教育目标•着力培养信念执着、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人才。(《纲要(2010-2020)》28-29页)•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物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纲要(2010-2020)》49页)课堂教学目标•语言能力•探究能力•沟通能力•合作能力教师实现教育目标和教学目标的关键教师的课堂角色及转换“人民教师”•蜡烛•园丁•春蚕•灵魂的工程师讨论•您怎么理解上述几个比喻?•您愿意把自己比作什么呢?•为什么这么比喻?当代教师的生存状态•反映了教师基本生存状态•忽视了“教师职业劳动对教师本人现实生命质量的意义”(叶澜2001)•“真正好的教学来自于教师的自身认同与自身完整”(Palmer2005)当代教师的课堂角色•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学习为中心?•教育的双主体原则?•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挑战•知识形态(高度分化、大量增生、广泛传播)•教育形态(个性教育、素质教育)•社会意识形态(民主观念)•教师生命形态(职业认同、发展需求)•……教师角色转变•从单一学科的专业信息师向综合学科的分析辅导师转变;•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研究创新者转变;•从管理者、权威者向引导者、协商者转变;•从施恩者向服务者转变;•从“工艺师”向当代教育艺术家转变;•从论道者向实践者转变。(金忠明2008)•教师的职责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职能以外,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他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从事那些有效果的和有创造力的活动:互相影响、讨论、激励、了解、鼓舞。(《学会生存》1996:108)•如何在教学中从事更有效果、更具创造力的活动?•教师如何通过教学提高对学生的影响力?教学实践活动中的三种对话•“同客体世界状况的对话”(conversationwithsituation)•“同课堂内外中他者的对话”(conversationwithothers)•“同自身的对话”(conversationswithself)(佐藤学2003:154)认知过程社会过程内省过程对话/互动/关系的对象-客体-他者-自身对话互动关系只认识自己或是只认识关系中的对方,都不足以建立并维持一种良好的关系。教育实践活动的基本单位•“教与学这一活动,是通过无数的冲突与妥协才得以实现的,它绝不是作为理想环境中的纯粹的过程展开的”。(佐藤学2003:139)•在循环往复的“冲突与妥协”中,教师角色的调适是核心概念。跨越师生边界——同在•教师应该身心状态总是处于学习之中,他应该与成长中的学生拥有一种“同在感”。(刘云杉2006)•教师只有在唤醒学生的同时实现自我解放。•自我解放的教学是一种超越性的对话。在对话的关系中…….老师不再只是教书人,在与学生的对话关系中也成为一个受教者。(刘云杉2006)逾越权威边界——平等•如何理解师生之间的平等关系?•师生之间可能有平等的关系吗?•师生之间为什么要有平等的关系?•“北外优秀外语教育传统”-对30位资深优秀外语教师的访谈-时代的印记-跨越时代的智慧•关心学生的老师才是好老师。你关心学生,学生也会愿意学。我觉得这一点很重要的。……你一旦跟学生平等了,你也就可以得到更多教学的好处了。所以我觉得从这些方面,可以跟学生教学相长。……而且那个时候我们那一班有一个同学,他实在不行,要掉队了。所有的学生跑来跟我说:“老师,我们帮他!别让他下去”。不让一个阶级兄弟掉队。(BFSU-G3BW)•“我最大的特点是帮助差生。……我会尽量分析他们的最常见的错误,做一些句型训练。……另外,我还把班级分组。……4个人一组,每组里有一个好学生,一个差学生,两个中间的。……多少年以后,有一次,很凑巧我遇见了当初那个班级里的一个好学生,我向她道歉,因为我觉得如果当初我给她布置一些特殊的作业而不是让她去帮助差生,那么她会更优秀。她很惊讶,对我说:‘没有啊!您教会了我怎么做人啊!’”(BFSU-G1E)•“我们刚刚来的那个时候,在教学中非常强调interaction。……interaction是非常自然的事情。课上课下好像区别不大,课上那你就是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