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我用残损的手掌VIP免费

我用残损的手掌_第1页
1/8
我用残损的手掌_第2页
2/8
我用残损的手掌_第3页
3/8
我用的手掌戴望舒戴望舒(1905-1950)原名戴梦鸥,生于浙江抗州,是中国现代著名的诗人。1929年4月,第一本诗集《我的记忆》出版,其中《雨巷》成为传诵一时的名作,他因此被称为“雨巷诗人”。抗战爆发后,在香港主编《大公报》文艺副刊,发起出版《耕耘》杂志。1941年底被捕入狱。在狱中写下了《狱中题壁》、《我用残损的手掌》、《心愿》、《等待》等诗篇。代表诗集有《我的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灾难的岁月》。作者简介1942年,日军侵华的炮火弥漫在中华大地,大片国土沦陷在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下,抗日战争进入最艰难的时期,这是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候。中华民族危在旦夕……写作背景1941年12月15日,香港英国当局向日本侵略者投降。日军占领香港后,大肆搜捕抗日分子。1942年春天,诗人戴望舒因为在报纸上编发宣传抗日的诗歌,被日本宪兵逮捕。在狱中,他受尽折磨,但始终没有屈服。《我用我残损的手掌》就作于那个时候。这首诗,是诗人在侵略者的铁窗下献给祖国母亲的歌。读准下列字音:蹂(róu)躏(lìn)锦幛(zhàng)荇(xìng)藻蓬(péng)蒿(hāo)蘸(zhàn)着蝼(lóu)蚁思考下列问题:1、诗歌从内容上可以分为两个部分。每部分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2、体会诗人用“残损的手掌”“摸索”祖国土地时的种种感觉,说说诗人内心深处情感的变化起伏。合作讨论:1、诗中两种不同的色调给读者以强烈刺激。请画出文中起标示作用的修饰语,体会其表达效果。2、这首诗描写的对象很多,而读起来却不觉芜杂,这是为什么?3、诗歌两部分的写法各异,试作简要分析。课堂小结:诗人以“残损的手掌”象征自己坚贞不屈的意志,通过摸索心目中的祖国地图,表现了诗人对侵略者铁骑下灾难深重的祖国命运的深切关注,表达了自己的忧愤之情;对解放区的深切赞美,表现了诗人对解放区的深情向往和对祖国光明未来的热切盼望。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我用残损的手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