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晓——(唐)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绝句——(唐)杜甫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回乡偶书——(唐)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2跟祖父学诗萧红(1911—1942)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黑龙江省呼兰县人,原名张乃莹,成名作《生死场》。本文选至萧红回忆性长篇小说《呼兰河传》,作者以一个单纯幼稚的小姑娘之口讲述童年跟祖父学诗的故事。警告吓唬啼叫衰黄鹂白鹭鬓毛瞎念得意瑶台警告:对有错误或不正当行为的个人、团体或国家提出告诫,使之认识所应负的责任。吓唬:使害怕。啼:1、啼哭;2、(某些鸟兽)叫。瑶:1、形容美好、珍贵;2、美玉。沥:1、液体一滴一滴地落下;2、一滴一滴落下的液体。衰:衰弱。恐惧:惧怕、非常害怕。得意:称心如意(多指骄傲自满)。黄鹂:黄鹂鸟,身体黄色,局部有黑色,嘴红色或黄色。白鹭:鸟的一种,嘴直而尖,颈长。喜欢生活在水边。第一部分(1—2自然段):总体介绍我念诗的情景。第二部分(3—30自然段):具体写了“我”跟祖父学念诗的情景。第一层(3—17):写祖父教“我”念诗,“我”高兴地跟着喊。第二层(18—30):写祖父给“我”讲诗,“我”凭着兴趣和喜好读诗。读完全文,你能用一个词概括作者在童年跟祖父学诗时的感受吗?欢喜、喜欢、高兴、忧伤、恐惧、得意……早晨念诗,晚上念诗,半夜醒了也是念诗。念了一阵,念困了再睡去。喜欢痴迷我一念起诗来,我家的五间房都可以听见,祖父怕我喊坏了喉咙,常常警告着我说:“房盖被你抬走了。”段析:“我家的五间房都可以听见”说明“我”念诗时声音之大。祖父的“警告”从侧面进一步说明“我”喊的声音之大。也表达了祖父对我的疼爱之情。听了这笑话,我略微笑了一会工夫,过不了多久,就又喊起来了。段析:写“我”不停祖父的劝告,屡教不改。夜里也是照样地喊,母亲吓唬我,说再喊她要打我。祖父也说:“没有你这样念诗的,你这不叫念诗,你这叫乱叫。”段析:写“我”喊的毛病不该,甚至夜里也是如此,招来了母亲的“吓唬”、祖父的劝说。都是些什么字,什么意思,我不知道,只觉得念起来那声音很好听。所以很高兴地跟着喊。我喊的声音,比祖父的声音更大。我一念起诗来,我家的五间房都可以听见,祖父怕我喊坏了喉咙,常常警告着我说:“房盖被你抬走了。”听了这笑话,我略微笑了一会儿,过不了多久,就又喊起来了。夜里也是照样地喊,母亲吓唬我,说再喊她要打我。祖父也说:“没有你这样念诗的,你这不叫念诗,你这叫乱叫。”都是些什么字,什么意思,我不知道,只觉得念起来那声音很好听。所以很高兴地跟着喊。我喊的声音,比祖父的声音更大。都是些什么字,什么意思,我不知道,只觉得念起来那声音很好听。所以很高兴地跟着喊。我喊的声音,比祖父的声音更大。我一念起诗来,我家的五间房都可以听见,祖父怕我喊坏了喉咙,常常警告着我说:“房盖被你抬走了。”听了这笑话,我略微笑了一会儿,过不了多久,就又喊起来了。夜里也是照样地喊,母亲吓唬我,说再喊她要打我。祖父也说:“没有你这样念诗的,你这不叫念诗,你这叫乱叫。”春晓唐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花影宋苏轼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扫不开。刚被太阳收拾去,却教明月送将来。“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这一首诗,我很喜欢,我一念到第二句,“处处闻啼鸟”那“处处”两个字,我就高兴了。觉得这首诗,真好听!“处处”该多好听。认真再读课文,想想:“我”跟祖父学诗为什么会觉得如此有趣,如此快乐呢?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扫不开。刚被太阳收拾去,却叫明月送将来。就这“几度呼童扫不开”,我根本不知道什么意思,就念成“西沥忽通”扫不开。越念越觉得好听,越念越有趣味。读读这些句子,你又体会到了什么?“祖父念一句,我就念一句。”“念了几十首后,祖父开讲了。”“但从此再读新诗,一定要先讲的,没有讲过的也要重讲。”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我一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