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模块复习学案——亚洲、非洲、欧洲【知识网络】亚洲: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西亚的划分;地形地势特点;气候特点、气候与农业生产;重要的国家:日本、印度非洲:地形地势状况;气候分布特点:以热带气候为主、气候对称分布;丰富的资源;发展中的经济;重要国家:埃及欧洲:欧洲西部的地理位置、范围、地形特征;深受北大西洋影响的气候;欧洲西部人口分布、工业地带和经济发展的特征;德国的面积、人口和城市特点;俄罗斯地形和气候特点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德国农业与工业发展条件和分布与变化;掌握俄罗斯工业的分布和主要的工业部门。俄罗斯农业生产的特点;俄罗斯的交通运输状况和主要的港口与重要的铁路线。【考点透视】一、亚洲1.地形地势的三特征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高。亚洲山地和高原约占总面积的3/4,是除南极洲以外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地面起伏大,高低悬殊。亚洲有世界上最高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m,也有低平的西西伯利亚大平原;有喜马拉雅山脉主峰珠穆朗玛峰8848m,也有死海的湖面-400m。地势中高周低。青藏高原雄踞亚洲中部,喜马拉雅山等众多高大的山脉以帕米尔高原为中心向四周延伸,平原大多分布在大陆周围。2.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季风气候突出,大陆性显著亚洲除缺少温带海洋性气候外,其它气候都有分布。原因是亚洲地跨寒、温、热三带,且地形又复杂多样。亚洲地处欧亚大陆的东部,东面濒临世界上最大的海洋太平洋,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在世界各大洲中,亚洲东部和南部的季风最强、最典型,影响范围也最广亚洲各地距海洋的远近不同,加上地形复杂,各地气温、降水的差别悬殊。东部沿海地区气温的年较差小,年降水多且季节差异小,有海洋性特征;西部内陆地区气温年较差大,降水稀少,有的地方甚至终年滴水不降,气候的大陆性强。总体上看,亚洲气候的大陆性特征显著。3.东亚和南亚的季风气候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东亚的季风气候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形成原因是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特征是: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温暖湿润,最冷月气温在0℃以下,年降水量在800mm以下,但大于400mm,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温和少雨,夏季炎热多雨,最冷月气温在0℃以上,年降水量大于800mm。由于雨热同期,对农业生产十分有利,但因纬度而导致的热量差异,种植制度不同,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区一年可二熟或三熟,温带季风气候地区一年一熟或二年三熟。因年降水量的地区差异,使农作物的类型不同,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区以水田为主,多种植水稻;温带季风气候地区以旱地为主,多种植小麦、玉米等。夏季风的强弱和来的时间的早晚,对东亚农业生产影响很大,易造成洪涝或干旱等灾害。南亚的季风气候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形成原因有海陆的热力性质的差异和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特征是:6月~9月盛行西南季风,为雨季;10月~次年5月盛行东北季风,为旱季,其中3月~5月气候干热,为热季。西南季风对南亚的农业生产有重要的影响,它来得早晚或风力的强弱,都对降水有很大的影响。西南季风来得晚、或退得早、或风力太弱,雨水就不足,易造成旱灾;它来得早、或退得晚、或风力太强,雨水就过多,易造成水灾。一般农业生产是雨季播种,旱季收获。二、非洲1.非洲的概况高原大陆。非洲平均海拔500~1000m,高原面积约占全洲的60%以上,高大的山脉分布在大陆的西北和东南边缘。地势东南高,西北低。主要的高原有:埃塞俄比亚高原、东非高原南非高原。东部有一条世界陆地上最长的裂谷—东非大裂谷。刚果盆地原来是一个面积较大的内陆湖,后来地壳抬升,刚果河下切,湖水外泻而成盆地。热带大陆。南北回归线都穿过非洲,热带面积约占3/4,绝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气温在20℃以上;赤道附近和几内亚湾沿岸降水丰富,南北回归线两侧热带沙漠地区降水稀少,非洲是世界上干旱区面积最大的一个洲。富饶的大陆。非洲矿产资源丰富,储量大,金刚石、黄金、铬铁矿、磷酸盐等储量和产量均居世界前列;动植物资源也极为丰富;同时非洲还是咖啡、枣椰和油棕等作物的原产地。三、欧洲1.欧洲西部的地理环境与经济发展海岸线曲折,欧洲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