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与形》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P.107—P.111教学目标:1.初步学会用画图的方法解决一些计算问题,以及探索图形中的数学规律、用数的计算解决图形问题。2.让学生经历利用图形探索计算方法、预测计算结果的过程,以及经历探索图形中数的规律、利用计算解决图形问题的过程,体会数与图形的联系,发展几何直观能力,积累数形结合解决问题的活动经验,培养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意识。3.体会图形可以帮助直观地理解数学的优越性,体验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价值,激发学生用数形结合方法解决问题的兴趣,感受数学的魅力。教学重点:发展几何直观能力,积累数形结合解决问题的活动经验,激发学生用数形结合方法解决问题的兴趣,感受数学的魅力。教学难点:体会图形可以帮助直观地理解数学的优越性,感悟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价值。教学准备:教学课件、不同颜色的小正方形。教学过程:一、竞赛导入,激发兴趣。1.计算竞赛,激发好奇。计算比赛:求从1开始,若干连续奇数相加的和。师生用抢答游戏的方式进行竞赛,在数量很大时教师仍能很快算出,激发学生对教师计算方法的好奇心。2.揭示课题,引发兴趣。说明教师借助画图,发现了计算的规律及其简便方法,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同时板书课题数与形。【设计意图:以特殊的计算问题为载体进行计算比赛,学生通过自身的计算经历,体验了老师计算的神速。教师点出“借助图形发现规律”,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指明了学习的方向,一举两得。】二、以形助数,体会优势。1.画图感悟,初步感知数与形的关系。师:根据算式拿出若干个小正方形,比如1+3,先拿1个,再拿3个,我发现,这么多数量的图形刚好可以排列成正方形。(演示),接着我观察了图形和数量之间的关系,就发现了!教师引导学生从简单问题开始研究,并板书加法算式:1+31+3+5。页1学生根据算式中的加数画出对应数量的小正方形,并将小正方形排列成大正方形。2.对比观察,借助图形发现计算的规律。引导学生观察图形和算式之间的对应关系,先独立观察再小组交流,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鼓励学生表述自己的发现,引导学生发现,1+3,从1开始,有2个连续奇数相加,就能排列成行、列都是2的大正方形,和就是2²;1+3+5,从1开始,有3个连续奇数相加,就能排列成行、列都是3的大正方形,和就是3²。3.借助图形,实现方法的一般化。提出问题:是否所有这样的算式,都具有这样的规律,都可以这样计算?进一步思考:要得到更大的正方形,应该增加多少个小正方形?引导学生借助图形进一步观察和思考方法是否可以一般化。借助图形说话,我就明白了,你们呢?借助图形演示:从1开始,要得到更大正方形必须增加比前一个加数多2个小正方形,由此可见,从1开始,多加一个更大的相邻奇数,就能排成一个更大的正方形,和就是正方形行、列各数的平方。总结方法:从1开始,有几个连续奇数相加,就可排成行、列都是几的正方形,和就是几的平方。4.巩固练习,灵活运用。(1)1+3+5+7=()2(2)1+3+5+7+9+11+13=()2(3)=92(4)1+3+5+7+5+3+1=()(5)1+3+5+7+9+11+13+11+9+7+5+3+1=()第(4)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掌握学习动态。生1:49。生2:25。引导全班评价:请结果是49的同学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再请结果是25的同学说说。第(5)题:学生汇报结果。师故意设问:一共有13个加数,不是13的平方吗?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汇报。引导学生说说计算方法,并借助图形说明计算方法的合理性。5.反思回顾:我们是怎么找到这个计算规律和计算方法的?页2小结:有的计算问题,可以借助画图帮助探索方法、说明算理。看来,有的计算问题可以借助画图的方法进行思考。【设计意图:让学生亲自经历画图,并借助图形发现计算的规律及方法的过程,获得成功的经验,初步体会“以形助数”的好处,发现数与形之间的关系,为利用图形解决更复杂的问题打下基础。】三、以数解形,丰富感知。1.每个图形中有多少个红色小正方形和多少个蓝色小正方形?生初步观察图形后回答。师: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图形每增加一个,蓝色的会增加1个,红色的会增加两个。)师:为什么蓝增1红会增2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