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与分布(第一课时)考查知识点及角度难度及题号基础中档稍难气象灾害34、86地质灾害1、275一、选择题读图回答1~2题。1.某日n地发生里氏8.0级地震,如果其他条件相同,m地烈度较小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距离震中较远B.震级小C.震源较深D.位于板块内部2.我国四大高原中,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频发的是()。A.青藏高原B.内蒙古高原C.云贵高原D.黄土高原解析第1题,若n地发生地震,则震级和震源深度已为定值,从图中看,m地距离震中较远,故烈度较小。第2题,滑坡、泥石流的发生条件是有足够的地表堆积物,地表坡度大,充足的水源,再结合地震的形成和分布可知,我国西南地区地壳运动活跃,故选C。答案1.A2.C下图为我国1951~1981年地表温度距平与寒潮频次的变化示意图。据此回答3~4题。3.对于1951~1981年地表温度距平与寒潮频次之间的关系,叙述正确的是()。A.温度距平越高,寒潮频次越高B.温度越低,寒潮频次越低C.两种之间呈负相关D.其相关性与亚洲低压有关4.寒潮对我国农作物产生危害严重的季节是春季和秋季,其中的原因是()。A.春季气温逐渐升高,秋季气温逐渐降低B.春季和秋季降水较少,寒潮加剧危害程度C.春季主要为播种季节,秋季主要为收获季节D.春季是春小麦播种季节,秋季是冬小麦播种季节解析第3题,读图可以看出,温度距平值越低,寒潮频度越高;温度距平值越高,寒潮频度越低。即两者之间呈负相关。这是因为气温低的年份,亚洲高压强盛,冷空气活动频繁,寒潮频次高;反之则越低。第4“”题,题干强调对农作物危害严重的季节,主要是春季是播种季节,许多农作物正值返青,秋季是农作物收获季节,许多农作物尚未成熟,寒潮侵袭,农作物受冻减产严重。答案3.C4.C5.泥石流和滑坡发生的不同条件是()。A.地势起伏大B.具有丰富的松散物质C.植被覆盖较差D.短时内有大量水流解析泥石流必须要短时间内有大量水流,而滑坡是滑坡体在重力作用下下滑。答案D二、综合题6.读下表,回答下列问题1947年~1970年全世界死于自然灾害的人数表自然灾害火山爆发地震水灾热带风暴死亡人数0.72万15.1万17.3万74.5万(1)写出表中孕育各灾害的地球表层环境。火山爆发、地震________,水灾________,热带风暴________。(2)表中四种灾害所造成的灾情不同,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热带风暴造成伤亡人数最多的原因是什么?(4)右面为某一地区灾后景观图,判断是哪一种自然灾害并说明判断理由。解析本题主要考察自然灾害的孕灾环境、影响及自然灾害的判断。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结合表格分清自然灾害与地球表层环境的对应关系,了解实情大小与致灾因子的强度和受灾体的易损性关系密切(1)主要看发生异变的因子属于哪个圈层的要素,热带风暴是大气的异常变化,它就属于孕育在大气圈中的气象灾害,其他以此类推。(2)影响灾情的因素包括孕灾环境、致灾因子和受灾体特性,从表中的内容可知,造成灾害差异的主要因素是致灾因子强度。(3)要从热带风暴本身的强度、频率和风暴影响地区的受灾特征两个方面进行分析。(4)从灾后的景观看,房屋被摧毁,但不是地震中的倒塌,也不是洪水过后的浸泡坍塌,更不是滑坡、泥石流的掩埋,而是被风力摧毁的迹象。答案(1)岩石圈水圈大气圈(2)致灾因子强度、受灾体的易损性。(3)热带风暴影响的地区多为人口稠密、经济含量高的中、低纬度沿海地区;热带风暴发生频率高。(4)台风(热带风暴),从受灾环境看,该地区位于沿海地区;从房屋破坏状况看,不是地震和洪涝造成的。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年2月27日智利发生里氏8.8级特大地震;年2月28日巴基斯坦发生里氏6.2级地震;年3月4日台湾发生里氏6.7级地震。材料二沿某纬线分布的M、N、R三个板块示意图。(1)分析智利、巴基斯坦、台湾等地多地震的原因。(2)指出M、N、R三个板块中,分别与智利、巴基斯坦等地发生地震有关的板块。(3)我国是世界大陆地震多发区,地震不仅发生范围广、频率高、强度大,且危害大。为减少地震灾害带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