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设计】-高中地理3.2我国自然灾害的地理背景每课一练鲁教版选修5考查知识点基础中档较难我国自然灾害严重的地理背景1、26、(3)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分布特点及成因6、(1)(2)3、4、5、7、(1)7、(2)一、选择题我国是世界上洪水灾害频繁而严重的国家之一,洪水灾害不仅范围广、发生频繁、突发性强,而且损失大。据此完成1~2题。1.我国洪水灾害空间分布的总体格局是()①东部多,西部少②沿海多,内陆少③平原低地多,高原山地少④山脉东坡和南坡多,西坡和北坡少⑤河流上中游多,下游少⑥夏秋季多,冬春季少A.①②③④B.③④⑤⑥C.①②⑤⑥D.①②④⑥2.影响我国范围最广、持续时间最长、造成危害最大的洪水灾害是()A.暴雨洪水B.融雪洪水C.冰凌洪水D.其他洪水解析第1题,从空间来看,洪水灾害多发生在东部季风区,①②③④符合题意。一般来说,河流的中下游多发洪水灾害,⑤错。⑥叙述的是时间上的分布,不合题意。第2题,四个选项比较来看,A项暴雨洪水一般范围最广,因水量大,所以持续时间最长,危害最大。另外B、C、D三项一般水量小,影响范围也较小。答案1.A2.A中国是世界上遭受自然灾害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因而防灾减灾的任务既十分重要,也十分艰巨。读图,回答3~4题。3.与其他地区相比,地区d分布最为集中的自然灾害是()A.洪涝B.台风C.泥石流D.干旱4.图中a、b、c、d四个地区,水土流失最严重的是()A.aB.bC.cD.d解析本题组考查我国的灾害类型、地域差异、减灾对策等知识。第3题,d地区为西南地区,受地质、地形、气候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频发。第4题,黄土高原地区由于黄土土质疏松、降水集中、植被覆盖较差等原因,水土流失最严重。答案3.C4.B5.右图表示我国南方某地区简图,当该区域发生自然灾害时,甲、乙、丙、丁四地中()A.甲地最易发生泥石流B.乙地最易发生滑坡C.丙地最易发生河水泛滥D.丁地最易发生旱灾解析根据等高线可判断出,甲地等高线密集,坡度大,最易发生滑坡;乙地位于山谷,“”雨季易发泥石流灾害;丙、丁位于河流下游,从等高线弯曲看可知下游河段为地上河,发生洪涝的可能性大,丙地在下游附近,最易发生河水泛滥,丁地地势低洼,易引起涝渍。答案C二、综合题6.读我国自然灾害区划示意图,回答问题。(1)我国划分为6个自然灾害区的依据是________;其中Ⅲ是________自然灾害区,Ⅴ是________灾害区。(2)在Ⅳ灾害区中,灾害类型多样,危害后果比较严重。其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该灾害区中,比较突出的灾害有:内蒙古的________、黄土高原的________和________灾害,西南地区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灾害。(3)综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我国自然灾害多发的原因。解析此题主要考查中国自然灾害的空间分布、种类组合以及孕灾环境等相关知识。由于我国地处世界两大自然灾害带的交会处,因而自然灾害多发;又因为我国特殊的海陆位置地形起伏大,所以自然灾害的地域差异显著。具体灾害类型及地区分布结合教材所学知识分析即可。答案(1)自然灾害的分布及孕育环境特点东部西北(2)自然环境最为复杂地表物质最不稳定土地退化问题严重雪灾暴雨洪水干旱地震滑坡泥石流(3)位于北半球中纬度环球灾害带与环太平洋灾害带交会位置;气候类型多样,季风气候不稳定,洪涝、暴雨、干旱灾害频繁;国土广大,地形多样,地质条件复杂,滑坡、泥石流频发;地处世界两大地震带交会处,地震多发;海岸线漫长,常受台风、风暴潮等的侵袭。7.年秋至年春,一场特大持续干旱袭击了我国北方冬小麦主产区,山东、河南、安徽等省区干旱严重,有的地区达到二百年一遇。图甲为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图乙为我国人均水资源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图甲图乙(1)我国华北地区易受旱灾袭击的自然原因主要是:_______;人为原因主要有______。(2)河南、山西等地为抗旱保苗,大打机井抽取地下水。长期过量抽取地下水,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主要有_______。解析从年降水量分布图中,可知我国降水量的空间分布不均,受季风气候影响,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都很大;从我国人均水资源分布图中,可知华北地区人均占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