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末检测四一、选择题突遇地震、滑坡、泥石流、洪水等自然灾害时,千万不能惊慌失措,而是要采取正确的自救与互救措施。据此完成1~2题。1.关于滑坡和泥石流的自救方法,不正确的是()。A.要向垂直于泥石流前进的方向跑B.山区扎营,应选择在避风的谷底C.要向未发生泥石流的高处跑D.不要顺着滚石方向往山下跑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洪水中的救助,主要在洪水发生过程中进行,并以自救为主B.做人工呼吸时,应拉直喉管C.洪水一般与其他地质灾害有关联性D.大雾和沙尘暴会使大气能见度下降,但不影响人们的健康解析谷底是地表径流汇集之地,是洪水发生时的排泄通道,若在谷底扎营休息,易受泥石流、洪水的伤害。洪水中的救助应以互救为主,其形成一般与连续降雨有关。答案1.B2.B3.为改善图示区域范围内的生态环境,目前正在进行的重点国土整治工程有()。“①”三北防护林工程②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工程③退耕还牧工程④退田还湖工程A.①②B.①③C.②④D.②③解析图中区域为长江中上游洞庭湖平原和鄱阳湖平原,此处有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工程和退田还湖工程。答案C读下图,回答4~5题。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示意图4.下列对图中相关图例或注记的作用或功能解释不正确的是()。A.——虚线淮河河堤B.——湖泊防洪功能滞蓄洪水C.——主坝调蓄洪水D.——新河改善航运条件5.历史上淮河流域多洪涝灾害的原因是()。①淮河中下游地区地势低洼、水流不畅②流域内降水集中且多暴雨③干流上无洪水控制性枢纽工程,洪水难以排出④淮河由京杭运河注入长江,无入海通道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解析第4题,图中黑粗线为淮河,虚线为湖泊的边界,而不是淮河河堤。第5题,淮河水系呈扇形,夏季时淮河流域降水集中,来水量大,而中下游地势低平,水流不畅,入海河道少,故多发洪涝灾害;历史上淮河干流无洪水控制性枢纽工程,更增加了洪涝灾害。答案4.A5.B中新网年4月16日电伊朗与巴基斯坦交界地区发生7.8级地震。震源深度15.2公里,印度、阿富汗多国以及海湾地区均有震感。据伊朗通讯社报道,震区的通讯已全部中断。下图为地震后拍摄的照片。据此回答6~7题。6.获得此照片的地理信息技术是()。A.遥感技术B.全球定位系统C.地理信息系统D.数字地球7.海地政府对此次灾害的损失进行统计并合理安排灾后重建工作,需借助的地理信息技术是()。A.遥感技术B.全球定位系统C.地理信息系统D.数字地球解析获取影像资料是遥感技术重要的功能;对自然灾害进行灾害损失调查、灾情评估等是地理信息系统的重要途径。答案6.A7.C年6月,我国长江流域发生洪灾。在了解灾情和抗灾中,先进科技手段发挥了重大作用。据此回答8~9题。8.在这次洪灾中,对水位进行准确快速监测,采用的是()。A.遥感技术B.多媒体技术C.水上监测站人工监测D.航空目测9.在这次洪灾中,发挥重大作用的监测网有()。①气象监测网②地震监测网③水文监测网④海洋监测网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解析第8题,在这次洪灾中,防汛部门利用卫星遥感进行跟踪监测。第9题,洪灾是由长时间特大暴雨造成河流水文要素变化而形成的。答案8.A9.C自然灾害监测系统是由国家、区域及地方等各级政府组织,通过不同平台对自然灾害进行监测和分析的网络系统。据此完成10~11题。10.自然灾害监测的主体包括()。①世界级监测机构②国家级监测机构③地区级和基层社区机构④多种自然灾害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②D.④11.下列属于自然灾害监测系统的监测对象的是()。①气象灾害②地质灾害③水文灾害④生物灾害⑤气象雷达⑥基层社会A.①③B.⑤⑥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④⑤⑥解析第10→题,自然灾害监测系统的主体是各级组织,即:世界监测机构→→各个国家地方政府基层社区。第11题,自然灾害监测系统的监测对象是发生在各个圈层的各种自然灾害。答案10.A11.C12“.”三北防护林和长江中上游防护林的主要作用分别是()。A.防御寒潮和台风B.防治风沙和水土流失C.防御干旱和泥石流D.防治洪涝和滑坡“”解析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沙漠广布,荒漠化严重,营造三北防护林体系可有效地防风固沙,改善生态环境;长江中上游地区水土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