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8国道吴江平望段养护改造工程G匝道跨主线桥上部结构箱梁支架预压方案苏州创鑫市政二OO八年九月一、支架预压施工方案1、支架预压的目的在同等荷载情况下,对支架进行预压,以消除支架、支撑方木和模板的非弹性变形和地基的压缩沉降影响,测量支架的弹性变形的实际数值,作为梁体立模的抛高预拱值数据设置的参考;检验支架的受力稳定情况,确保支架的安全。2、支架预压范围对主桥第二联第一跨底板部分进行等荷载(100%)预压(面积S=14m×25m=350m2)。3、预压加载由于本桥工期很紧,支架预压方案我们结合目前现状和以前的经验,拟采用堆载土袋和水袋预压。土袋堆加时应与箱梁混凝土布置形式尽可能相同,加载时从低端向高端推进。加载时的速度不能过快,以减少支架的早期变形。本跨预压重量与全跨内钢筋混凝土相等,并考虑施工荷载和风力影响等因素(计算荷载总量见附件)。因用土袋预压,考虑到阴雨天土的污染,采用不满铺底板竹胶板。底板方木是纵向铺设,用宽50CM的条形竹胶板横向铺设把底板方木连成整体,条形竹胶板按纵向5米布置。二、支架预压测量方案1、沉降点布置为了取得支架预压过程中的沉降及变形数据,沿支架纵向每跨布设五个断面(墩中心、1/5跨、2/5跨、3/5跨、4/5跨),每个横向按底板左边,中心,右边交叉点处设置沉降点。(沉降观测点的布置方法见附图)。2、测量监控步骤荷载施加100%后,布载24小时后、卸载前测量各测量点标高值。①、堆载前,布置测量标高点并记录每点的初始标高值H1,作好记录。②、堆载结束后立即进行观测各测量点的标高值H2,并做好相应的记录。③、以后每天上午8时左右、下午五时左右各观测一次支架的沉降,观测数据应严格按实记录,并请监理工程师进行复核。直到支架连续24小时沉降小于3mm并经监理工程师认可后准备卸载。卸载前测量各测量点标高值H3。④、卸载后测量出各测量点标高值H4,此时就可以计算出各观测点的变形如下:非弹性变形△1=H1-H4。通过试压后,可认为支架、模板、方木、地基等的非弹性变形已经消除。弹性变形△2=H4-H3。根据该弹性变形值,在底模上设置预拱度△2,以使支架变形后梁体线型满足设计要求。另外,根据H2和H3的差值,可以大体看出持续荷载对支架及地基变形的影响程度。3、调整底模标高对于已进行预压区段,根据如下公式调整底模标高:底模顶面标高=梁底设计标高+△2的平均值。对于没进行预压的区段,参考如下公式调整底模标高:底模顶面标高=梁底设计标高+△1的平均值+△2的平均值。三、注意事项1、铺设底模板后测量H1前应加强对支架的全面检查,确保支架在荷载作用下无异常变形。2、加载过程中应安排专人加强对支架及地基变形情况的观测,如有异常变形,应及时通知现场施工管理人员立即停止加载,在采取足够的加固措施后方可继续加载,以免出现重大安全事故。3、加载及卸载过程应加强施工现场安全保卫工作,确保各方面的安全。4、预压完成后,根据支架变形情况及地基沉降程度,采取必要的措施对薄弱环节进行加强,确保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支架等载预压重量计算1、腹板及底板处产生的荷载:Q1=[14×1.5-(14-0.4×5)×(1.5-0.2-0.22)]×2.6×(25-1.2-1.8/2)=478.7T2、横梁产生的荷载:Q2=14×1.5×2.6×(1.2+1.8/2)=114.66T3、考虑到支架模板、方木、施工人员及机具自重和浇注混凝土时的冲击力等荷载,安全系数定为K=1.3Q恒=Q1+Q2=593.36TQ验=Q恒×1.3=771.4TG匝道桥支架预压测量计算表位置:G匝道跨主线桥主桥第二联第一跨4#墩~5#墩测点堆载前标高H1堆载后标高H2堆载后24小时标高H3卸载后标高H4弹性压缩H3+H4-2H1非弹性压缩H1-H4总的压缩H3-H1mmmmmmmmmmmmmm123456789测量:记录:支架等载预压重量计算第二跨箱梁1、腹板及底板处产生的荷载:Q1=[14×1.5-(14-0.4×5)×(1.5-0.2-0.22)]×2.6×(30-1.8)=589.5T2、横梁产生的荷载:Q2=14×1.5×2.6×1.8=98.28T3、考虑到支架模板、方木、施工人员及机具自重和浇注混凝土时的冲击力等荷载,安全系数定为K=1.3Q恒=Q1+Q2=687.8TQ验=Q恒×1.3=894.1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