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篆刻学习方法及临摹初学治印,同学习书法一样,应以临摹入手。临摹;是学习篆刻艺术的主要方法书法篆刻艺术,不同于其它造型艺术,如绘画雕塑等;可以通过写生,辅以临摹而获得基本的表现技巧。书法篆刻是我国特有的民族艺术,它自有其本身形成与发展的特殊规律和学习方法。这种方法最主要的就是临摹。临摹,是继承和借鉴优秀传统艺术的重要手段。通过临摹,可以较深入的认识与理解优秀篆刻艺术在字法、章法、刀法、款法上的表现技巧和艺术手法。并在临摹的过程中,逐步掌握其表现技巧。有的人也可在临摹的基础上,。旁收博采,融人他法,而别出新貌,自成一家。学习篆刻艺术,若不从临摹入手,往往事倍功半,花了很多时间与精力,还不得其要领。甚至容易误人歧途,或沾上市俗妩媚之气,或作板滞唐突之字,始终难以改正,至为可悲可惜。习篆与临摹不可相互代替。习篆主要是练笔力,临摹主要是认识和掌握在方寸之间印文的规律。习篆是学印的基础,临摹是化篆文为印文,使之合于印文之特点。临摹的主要对象是汉印,因为汉代是中国古代印章艺术的极盛时代,不论是官印或私印,制作都很精美,流传至今的也很多。这些作品具有简练、大方、厚重等特点。同时在印面文字处理上,也较规范,多为横平竖直,平稳匀称,易于人门,又易于掌握。汉印的面目,也很多样,在学习汉印的基础上,选取某一特点加以充实发展,也可别开主面。试观明清以来著名的篆刻家,多奉汉印为楷模,从他们的实践中看,都是从汉印人手,同时又开拓了新路,自成流派。如明代中叶的何雪渔,他广泛吸收2秦汉印,法古而不泥古,苍劲猛利,开皖派之先河。朱修能仿制汉铜印,几可乱真,于印学理论方面,独树一帜)汪尹子专攻汉印,极得其神)仿汉之印,专家也难辨真伪,但他在篆法与结伐方面略参斯篆之法,独开秀穆一路、程遭等人初学文、何,继追秦、汉,善以涩刀人石,作风为之一变,乃开歙派印凤。敬身力追汉印,又不墨守成法,善用切刀,于涩中寓坚挺之意,而汉家精神,跃然毕现。尔后邓石如、赵之谦、吴昌硕等,无一人不是从汉印人门)打下基础,旁收博采,而自开生面。他们的辛勤劳动成果,为篆刻艺术史增添了异彩。因此,我们今天学印,也应从临摹事汉印人手。临摹,具体说可分为"摹"与叫临"两个过程,两者之间互为联系,为了叙述方便起见,分述如后。临摹汉印,一般应先摹后临。摹印的目的,主要是通过摹印,仔细观察,认识汉印的基本结体、字法和笔法的特点和规律,从而逐步掌握这些基本特点和规律。其次,也是为临印作准备,使所临印稿较为准确·再次,摹印也可作为收集印章资料的一种手段,平常见到较为喜爱的印拓,即随时摹描留存,以备日后创作时参考。(一)选印临摹印的第一步是选印。汉印的种类很多,按其制作工艺分,有铸印、凿印、碾刻的玉印、土制的陶印等,按其使用对象分,有官印)私印、殉葬印、辟邪印等,按其内容分,有姓名印、臣妾印、吉语印、书简印等,按其文体分,有白文印、朱文印、朱白相间印等,按其艺术性高低分,有好、差、劣等等。因此在临印之前,要加以选择,择眷而从·常见有初学者,以为汉印一切皆好,临摹时不如挑选,往往以劣代优,以差当好,这样学习容易自费力气,说不定还会走弯路。毛泽东说过,我们对待中国古代文化,要批判地继承:3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因此我们在临摹前,应先选取较规范的,又适合自己水平和兴趣的,作为第一步临习的范本。选临汉印的原则是:由易到难,由浅人深,油工到放,由简到繁,由直到曲,由正到变、由朴到巧,由平到奇,循序渐进。具体说来,即由白(文)到朱(文),由铸到、凿,肉粗到细,由少到多。根据这个要求,安排临摹顺序。1、先取白文铸印中较平正、方直、匀称的二字印人手。"日利","长年";"孙定"等印。但要注意,不要选汉印中(包括三字以上、及多字印等)过于板滞造成的"日利","宋少季印"等印。因过呆板。容易临"死"毫无生气。2、第二步,可摹刻白文铸印中平正质朴的三字印或四字印。3、在平正、方直,匀称的基础上,应进一步选难度多的,如章法上笔画有多有少的,或笔画的方圆刚柔桑等配合在一起的铸印或在此基础上的五字印、六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