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讲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很多科学家认为,北极周围形成的大量参差不齐的冰将在2030年夏季完全消失(甲图)。科学家借助卫星图证实,南极一巨大冰川从冰架上断裂入海(乙图)。据此完成1~2题。1.图示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A.臭氧层破坏B.酸雨C.冰川运动D.全球变暖2.针对该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我们人类应采取的对策是()。①植树造林②控制酸性气体排放③发展新能源、节能技术等④减少氟氯烃等对臭氧层的破坏⑤改善能源结构,控制温室气体排放A.①②③B.①③⑤C.②③④D.③④⑤解析第1题,冰川消融和冰川断裂入海均是全球变暖导致的结果。第2题,针对全球变暖应采取的措施可从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增加对温室气体吸收,发展新技术新能源等方面考虑。答案1.D2.B3.下图说明全球气候变化状况的基本特点是()。A.全球气温逐渐升高B.降水量呈增加趋势C.冷暖干湿交替D.气候变化周期稳定解析本题考查气候变化规律。从图中可以看出,全球气温冷暖交替,降水有增加也有减少,气候变化周期也不一致。答案C“地球一小时”是WWF(世界自然基金会)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所提出的一项倡议,希望个人、社区、企业和政府在每年3月最后一个星期六20:30~21:30熄灯一小时,来表明他们对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支持。过量二氧化碳排放导致的气候变化目前已经极大地威胁到地球上人类的生存。我们只有通过改变全球民众对于二氧化碳排放的态度,才能减轻这一威胁对我们造成的影响。据此完成4~5题。4.过量二氧化碳排放的原因有很多,既有自然原因,又有人为原因,其人为原因包括()。①大量使用矿物燃料②开发利用冰川③毁损森林,尤其是热带雨林④空调的广泛使用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5.据报道,由于全球变暖,两极的冰川、雪山和太平洋海岛危在旦夕,不少人想趁最后的机会造访它们。因此,所谓的“末日旅游”近年呈上升趋势。下列因为全球气候变暖而成为濒危景点的有()。①乞力马扎罗山雪峰②澳大利亚大堡礁③大兴安岭森林④西湖风光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解析第4题,燃烧矿物燃料会释放大量二氧化碳,森林具有吸收二氧化碳的功能。第5题,全球气候变暖会引起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因此乞力马扎罗山雪峰雪线会上升,澳大利亚大堡礁也有可能被淹没,故选A。答案4.C5.A艾丁湖的存在对吐鲁番盆地绿洲的维持具有重要作用。下图是1万多年来艾丁湖变迁示意图。读图,回答6~7题。6.图中信息反映出艾丁湖()。①湖面低于海平面②古湖盆地势北陡南缓③环境调节作用减弱④含盐量降低A.①③B.③④C.①②D.②④7.艾丁湖1万多年来变迁的主要原因是()。A.围湖造田B.绿洲萎缩C.湖区汇水面积减少D.气候变干解析第6题,据图中等值线数值的特征可知艾丁湖湖面低于海平面。与历史时期相比,艾丁湖湖区范围在缩小,所以艾丁湖对环境的调节作用减弱。第7题,艾丁湖1万多年来的变迁,主要表现为湖区萎缩,湖面缩小。如此变迁有人为原因在内,但主要还是自然原因所致,气候变干是主要的自然原因。答案6.A7.D读下图,回答8~9题。8.该图反映的环境问题将给我国农业生产的布局和结构带来的影响是()。A.我国冬小麦的安全种植北界将由目前的长城一线南移B.农牧交错带将北移C.土壤有机质的微生物分解将加快,造成肥力下降D.该问题不会对全球乃至中国的粮食安全产生重大影响[9.该图反映的环境问题的成因和对策是()。A.向大气中排放的SO2大量增多,加强对煤的除硫处理B.二氧化碳过量排放和热带雨林遭砍伐,减少砍伐C.工业化进程加快,减缓工业化进程D.生物物种增多,对食物的争夺加剧,控制生物多样性解析图中反映的问题是全球气候变暖。第8题,全球气候变暖,我国种植冬小麦的北界将向北移;农牧交错地带将南扩;气候变化和极端气候的出现增多,已经影响到粮食安全;气温升高使微生物的分解加快,使土壤有机质减少,肥力下降。第9题,全球气候变暖产生的原因主要是二氧化碳的过量排放,以及森林大量被砍伐。答案8.C9.B[雅各布港冰川位于格陵兰岛西部,下图为据年的冰川前端卫星影像资料,综合历史测量所绘冰舌位置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