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山那样思考【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文章狼嗥的含义;提高对大自然美景的哲理感悟力;过程与方法:感悟文章的诗意美和思辨色彩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把握作者的生态伦理思考,提高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教学难点】1.理解作者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生态伦理思考; 2.培养学生通过抓关键句来解读文本的能力; 3.如何让学生认识到人类应与大自然平等的和谐相处。【课前延伸】一、识记字音 嗥叫( ) 驯服( ) 悚然 ( ) 嬉戏( )蠕动( ) 跋涉( ) 饿殍( ) 艾蒿( )陡峭( ) 厮鸣( ) 蜿蜒( ) 迸发( ) 二、知人论世“近代环保之父”——奥尔多·利奥波德(1887—1948) 美国作家,生态学家,他从小就有着对大自然的浓厚兴趣,在他近 50 岁时,购买了美国威斯康星河畔的一个被人类榨取殆尽而遗弃的名为沙乡的农场,从此开始了在沙乡长达 13 年的恢复生态平衡的探索,直到去世。他把自己的观察与思考结晶成了《沙乡年鉴》。书中记录了作者对自然界中各种生命之 间彼此折射辉映的亲知和体悟。文笔优美,思想深邃。被誉为“绿色圣经”。《像山那样思考》就是《沙乡年鉴》中收录的一则随笔。三、写作背景最近 30 年,在美国,从唤醒人们的环境意识的角度上说,奥尔多·利奥波德的《沙乡年鉴》,通过他本人和土地之间关系的描述,在那些从未到过威斯康星的沙乡、不熟悉书中所描写的地方的读者中,找到了越来越多的乐于接受他的新思想的读者。这本书的美国版本的销售量已超过了 100 万册,他的土地伦理概念成为几个全国性环境保护组织和政府机构行动宗旨的基础。 四、整体感知全文思路结构第一部分(1-3): 第二部分(4-9) 第三部分(10): 【课内探究】1、标题“像山那样思考”,请补充主语和宾语。2、山是怎么思考的?狼的嗥叫中隐藏的内涵具体是什么?3、人为什么要像山那样思考?一、文本复习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嗥(háo)叫 驯(xùn)服 悚(sǒng)然 B.嬉戏(xī xì) 蠕(rú)动 跋涉(bá shè) C.饿殍(fú) 艾蒿(ài hāo) 陡峭(dǒu qiào) D.厮鸣(sī míng) 蜿蜒(wān yán) 迸(bèng)发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山崖 荡漾 蔑视 坏兆头 B.拾遗 松驰 蜿蜒 喜气洋洋 C.蠕动 饿殍 艾蒿 无动于衷 D.尘暴 隐藏 内涵 毛骨悚然 3.依次填如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