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课堂教学流程设计课前:1、预习本节课的内容。2、完成学案一、二部分。3、完成作业本。课内:1、学生解读教学目标,教师构建板书。(分种左右。)2、小组活动——讨论、校对学案。(分种左右。)3、新课教学(分种左右。)4、小组活动——讨论、交流作业本中的疑难问题。(分种左右。)5、教师讲评——作业本。(分种左右。)6、目标检测和当堂分析。(分种左右。)课后:布置作业表示物质的符号(第一课时)一、解读学习目标:、学生通过学习能书写单质、化合物的化学式。能根据化学式区分单质、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学生通过解读二氧化碳的化学式,能解释化学式表示的宏观和微观意义。二、课前预习:、写出下列符号表示的意义:“”:①②③、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单质:①金属:钾钙钠铜汞银铂金②非金属:碳硅硫磷(常温下通常为固态)氢气氧气液氧氮气氯气液溴碘臭氧③稀有气体:氦气氖气氩气化合物:.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①水②二氧化硫③三氧化硫④一氧化碳⑤二氧化碳⑥二氧2/4化硅⑦四氧化三铁⑧氯化钠⑨硫化锌、化学式“”(双氧水)给你传递的意义:()()()()三、新授课:课堂引入:元素可以用元素符号表示,那么组成纯净物的物质如何用元素符号表示:碳元素可以用元素符号来表示,那么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二氧化碳是否可用元素符号来表示?化学式、什么是化学式?以二氧化碳为例:(宏观上)二氧化碳由碳和氧两种元素组成。(微观上)二氧化碳是由许多二氧化碳分子构成,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个氢原子和个氧原子构成。为了能形象地表示,可以将它表示为,这就是化学式化学式: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分子组成的式子练习:、读图――自然界中物质的化学式(书页)、再举一些例子、化学式书写原则――物质的化学式是通过实验来确定的,(如水的组成是通过电解水实验,分析产物得到的)不是能凭空想像,一种物质只能有一种化学式。⑴单质化学式的写法:先写出组成单质的元素符号,再在右下角标出构成个单质分子的原子个数。要注意稀有气体、金属单质和部分非金属单质的写法练习:课本第页,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⑵化合物化学式的写法:按一定顺序写出组成化合物的所有元素符号,然后在每种元素符号的右下角用数字写出每个化合物分子中该元素的原子个数。*注:若氧与其它元素组成,氧写在右边;若氢与其它元素组合,氢写在左边;直接由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其化学式常用其离子最简单整数比表示。3/4举例:氧化钙氟化氢氯化钠(注意不能写成)练习:课本第页,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化学式的读法:在化合物中,常见的读法是“某化某”,从后往前读。若在个分子中某种原子的个数不止个,可将其数字读出。练习:正确读出下列化学式。、化学式的意义读图:以二氧化碳为例说明化学式的意义。表示某种物质;表示组成物质的元素种类化学式可以表示物质的个分子;组成分子的原子种类和原子数量;若在前面加上个数,则表示为分子个数。四、板书设计:含义:表示纯净物的组成。定义: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单质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化学式书写:氧化物化合物氢化物金属非金属读法:意义课后反思本节课教学以“学”为核心的教学方式进行新课教学。学生通过课前对教学目标的解读,课前的预习,对本节的知识进行了解。教师通过检查学生的课前学习,及时了解学生的潜概念,调整教学重难点。课中小组活动中,积极发挥小组组长的作用,通过培优补差来进一步提高优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困生的学习效率的同时,注重学生的表达和评价。通过课内检测及时反馈学生本节课的学习效果,课后教师及时批改,督促学生课后查缺补漏。借助本节课的授课过程,形成以“学”为核心的“‘学·做·教’学习型课堂”的基本结构,构建以“以宏观意义微观意义4/4学定教”的学习型课堂的导学结构,突破传统的“以教定学”的课堂教学瓶颈。为了能更好的在课堂中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教学中应注重等级的考点的拓展,添加附加题来提升试题的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