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整西部大开发税收优惠政策的建议史桂芬西部大开发是在中国改革开放20年后,根据中国经济及社会中存在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审时度势提出的一项战略性决策。一,必然与其他财政,,策来吸引资金人才及技术。据此,国家税务总局出台了五大优惠政策,覆盖西部13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包括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及国内其他3个少数民族自治地区。①税收优惠政策实施已5年多,有必要根据西部发展动态适时加以调整。调整西部税收优惠政策应以区域性、科学性、差别性、阶段性为原则。11区域性原则区域税收优惠政策是政府为实现特定的社会经济目标,通过税收制度的特殊安排,在某一时期对某一区域提供的财政援助。它通常是一国促进落后地区开发、缓解经济发展失衡的重要工具,在许多国家都曾经或正在发挥着重要作用。回顾我国改革开放的20多年来的历程,区域税收倾斜政策带动了东部经济的发展,加快了我国总体经济发展速度,但同时它也是导致东西部巨大经济差距的原因。如何使处于劣势地理区位和存在制度障碍的西部地区缩小与东部地区的差距,就必须对现有的税收优惠政策作进一步完善,制定出适合西部地区的更优惠的税收政策。区域税收倾斜政策是用来推动某一区域经济发展的,只有准确把握本地区的经济发展特点及优势,把本地区的经济关系理清了,税收优惠才有针对性。因此只有确定实施符合西部的优于东部的税收优惠,使资本投入回报率在西部具有绝对优势,通过政策落差形成对资本、技术、人才的吸引力,才能真正吸引大量外资、内资投入西部,进而逐步缩小差距。21科学性原则税收政策从单纯区域性优惠向区域性优惠与产业性优惠结合的转变,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科学性是对一切工作的基本要求,各个部门、地区都有其自身的运动规律和特殊性,遵循经济规律就是科学性,,推行,,走区域优。针对西部,它能,对西部经济中比较薄弱的行业,通过实施特殊税收政策使之较快地得到发展,从而增强西部自我发展的能力,这是由西部大开发的特点和现实经济条件所决定的。31差别性原则区域政策与一般政策的区别是前者针对特定区域,而一般经济政策则没有明显的空间含义。因此,区域政策一个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尽可能明确界定区域问题与问题区域。应根据某区域存在的实际问题制定相应的有差别的区域政策,并且应使区域政策切实锁定大区域内的问题区域。税收优惠是政府为促进某地区、某行业的发展而作出的特定的制度供给,是政府财政收入的让渡。如果税收优惠不能受惠问题区域,而采用“一视同仁”的普惠制,不仅耗费了国家税款,也难以体现税收优惠的效率原则。目前,西部地区迫切需要发展交通、能源、原材料等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及高科技产业,这些是改善西部投资环境、培育西部经济增长点的重要条件。而现行的税收优惠政策对基础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重视不够,反而鼓励传统产业和加工业的发展,容易使更多的内企、外企将更多的资金投入到周期短、风险小、见效快、技术含量低、利润高的加工业,这将会加剧西部地区产业结构不合理的局面,使区域问题更显性化,问题区域扩大化。同时依据点轴增长理论或发展极理论,税收优惠政策不可能在西部地区全面铺开、整体推进,而必须与极点开发、点轴开发战略相结合,实行有差别的税收优惠政策。41阶段性原则我国东西部的巨大差距是客观存在的,缩小东西部差距,实现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并且区域问题是动态变化的,因此应根据西部地区的特点及不同的发展阶段制定不同的政策。在西部开发的前期阶段、第二阶段(2010~2030年、第三阶段(2030~2050年,针对区域发展重心的转移,税682社会科学战线?2006年第6期?学术短文收优惠政策的重点及税收优惠的作用地位都应作出阶段性的调整,真正体现优惠政策的针对性、灵活性和有效性。同时,阶段性原则也表明税收优惠政策的时限性。某一税收优惠措施对促进某一部门某一行业在某一阶段的发展有其特定的政策目标,而当该项政策目标一旦实现,则有关的优惠政策也应随之取消。如果税收优惠没有时限性,不仅失去其本身加速特定区域发展的目的,并且容易形成“鞭打快牛”,保护落后的局面。调整西部税收优惠政策的建议。11税收优惠区域的设定西部大开发的前期阶段,财政政策的重点是,提供均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