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根课改理念打造“四心学堂”》研究方案奉节师范学校附属小学课题组一、问题的提出我校经过近八年的新课程改革,在教学理念和课堂教学实践方面都取得了一定成绩:教学理念凸现生本化,教学方式呈现多样化,学习方式突出自主化,评价方式体现多元化。但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也很突出:部分教师重教轻学的现象较为突出,部分教师重练轻悟的现象较为突出,部分教师重讲轻导的现象较为突出,部分教师重分轻能的现象较为突出。评价单一,过分强调学生考试分数,忽视对学生学习能力及情感价值观的培养,学生学习习惯差、应用能力薄弱,高分低能现象凸现。为认真落实新课程理念,深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一切为了学生,真正以学生为主体的,为学生好学而设计,让学生在自主构建中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和能力的提升,特研究《落根课改理念打造“四心学堂”》课题。二、概念的界定匠心:以学定教具匠心。同心:顺学而导贵同心。用心:自主学习须用心。开心:学会求知显开心。1打造具有“匠心、同心、用心、开心”的“四心”学堂,让学生充满活力地学习,达到心动课堂的境界,实现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三、理论依据1、生本教育理论。生本教育是郭思乐教授创立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方式。生本教育是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也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它既是一种方式,更是一种理念。其核心:以生为本,以学活教以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以学活教:通过“学”的行为来丰富和创新教师“教”的行为。以生为本,以学活教:一切以学生发展需要为出发点,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科学地、灵动地、高效地进行课堂教学,让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2、终身学习理论:终身学习理论要求人人具有学习的基本技能,人类社会已经进入终身教育时代,对教师更要注重可持续学习能力的培养。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的社会协商和会话,强调学习者主体参与的自我意识和自觉能力,强调知识的学习是学习者自身的意义建构过程。四、研究目标1、教师的生本意识得到凸现,确立“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儿童”的生本教育理念。2、教师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有明显提高,能适应新课程改革发展的需要。3、构建适应生本学习的新教学模式。24、总结课堂教学改革的策略、途径和方法。五、研究的内容1、针对学校目前课堂教学状况,探讨课堂教学策略和新的教学模式。2、探讨课堂教学改革的策略、途径和方法。六、主要观点人的起点非零,人拥有其自身发展的全部凭借,具有与生俱来的语言的、思维的、学习的、创造的本能,儿童是天生的学习者,潜能无限,是教育教学中最重要的学习资源。借助于学生的本能力量的调动,形成教育的新的动力方式和动力机制。生本就是以学生为本,教育教学的真正主体是学生,把以往教学中主要依靠教师的教,转变为主要依靠学生的学。教学就是学生在老师的组织引导下的自主学习。生本的课堂区别于考本、本本、师本的,区别于短期行为的、分数的课堂,是人的发展的课堂。在教学组织上,生本教育鼓励先学,以学定教,少教多学,直至不教而教。采用个人、小组和班级的多种方式的自主学习。七、创新之处1、控制教师讲解时间,变“教”为“学”,让学生充分自主学习。一节课教师讲解时间控制在10分钟,其余时间由学生动口、动手、动脑,教师授课点拨精讲,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夯实基础知识,发展思维,培养能力。2、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变“学会”为“会学”,让学生在方法指导下学习。3八、研究思路1、加强培训,转变观念。(1)反思课堂教学现状,加强理论学习、讨论、研究,明确“四心”学堂教学理念;(2)启动奉师附小“四心”学堂实践研究,进行全员培训;(3)实施“请进来,走出去”策略,转变教师课堂教学观念,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的理论水平和课堂教学实践能力。(4)加大校本培训力度,深化“四心”学堂教学理念。2、分步实施,积极探索。(1)研究制定“四心”学堂的评价标准。(2)探究“四心”学堂的教学模式。首先重点在语、数学科教学中进行研究,逐步推广到其它学科的研究。(3)骨干先行。各级骨干教师率先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