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人民币》说案虎林市第四小学孙晓华一、教材分析与学生分析:《认识人民币》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一课时70—71页的内容。本教材每个单元都是围绕专题组织教材内容,力求体现整套教材的基本特点,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数学与现实的联系,以学生的数学活动为主线呈现学习内容,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获得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体验,有利于培养学生数学素质。本单元是以购物为专题组织材料,既有通过买文具认识小面额人民币,又有通过买衣服认识大面额人民币,还有商场购物学习合理使用人民币。学生在购物活动中认识元、角、分,并用于解决购物中的实际问题。《认识人民币》是通过买文具为学生创设了一个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根据这一情境引导学生开展活动,有利于启迪学生的智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人民币的认识,对孩子们来说是有一定的生活基础,能说出文具需要用钱,认识一些常用的人民币,但在实际生活中不能独立地使用和爱护人民币。所以教师要联系日常生活经验,联系本课内容,创设生活情境,帮助学生学习,积累数学知识,增强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用数学的能力,提高综合素养。二、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人民币元、角、分,知道1元=10角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购物等活动,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理解人民币的功能,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购物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渗透知识来源于生活的思想,培养学生合理使用和爱护人民币的意识。三、教材处理:1、教学重点:在购物活动中,初步体会人民币的作用。2、教材的取舍:⑴把教材原有的插图做成动画课件,为学生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⑵这一课时的教材内容,是由买文具导入,新课的认一认,最后安排练习,在教学中本着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原则,设计了模仿购物活动。学生在模仿活动中,不但使教材的内容更丰富了,而且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更培养了学生的购物能力。1四、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手段1、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本课采用个性化教学,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展开教学,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学自悟。设计充分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和理解,让学生自己主动发现数学问题,独立思考问题,自己解决问题,不要求千篇一律,统一答案,对问题的理解有自己独特的方式和方法,整个教学过程为张扬学生个性,激发学生灵性提供了展示的空间。2、教学手段:本节课采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贯穿始终。①导入中的商店情境图,由远及近形象直观地展现在学生眼前,使学生很快进入情境。②认识人民币环节中多媒体出示我国市场流通的全套人民币,使学生对我国各种面值的人民币有一个整体的了解。③人民币的互换环节中课件的设计,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积极性。④购物活动,应用拓展部分的多媒体运用,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陶冶了学生性情,使学生在快乐中学数学、用数学。⑤欣赏全套旧版人民币的课件,起到了延伸的作用,让孩子们在欣赏中回味体验,感悟文化知识的博大精深。五、教学过程:1、课型和结构:本课是新授课,安排了以下几个环节:①创设情境,激情导入。②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可以分为三个环节:一是认识人民币:5分钟。二是人民币的分类;7分钟。三是人民币的互换;7分钟。③购物活动,应用拓展。18分钟。④总结评析。2分钟。2、课堂教学设计流程:①创设情境,激情导入:出示课件,商店情境图,现实生活中文具店的画面,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获得了一定的信息,说说商店里都有什么东西?想买什么文具,用什么买?教师板书:认识人民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利用直观形象的多媒体课件资源,尊重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的原则,创设生活情境,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有数学,生活中用数学,这样有助于激发学生探究新课知识,认识到学习认识人民币这一课是很有意义的。②自主探索,合作交流:ɑ:认识人民币环节,通过在小组内轮流地看一看,摸一摸,2交流对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