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沿江说风物》:黑龙江是世界著名的十大巨川之一,为中俄界河黑龙江有南北两个源头:北源石勒咯河,发源于蒙古人民共和国东北部的肯特山脉东麓;南源额尔古纳河的上源分三支,其中源于中国大兴安岭西侧古利亚山麓的海拉尔河石黑龙江的正源。南北二源在中国漠河以西的洛古村汇流后始称黑龙江。全长4370千米流域面积184.3万平方公里,在中国境内的长度为3101千米,流域面积为88.7万平方公里,主要支流有松花江河乌苏里江,是中国的第三大江黑龙江水色微黑因而得名,是世界较少的未被污染的河流之一。黑龙江流域水量丰富。流域年径流量3465亿立方米。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1153万千瓦,其中松花江660万千瓦,干流304万千瓦。可能开发水力资源装机500千瓦以上的电站312座,装机容量为1096万千瓦,年发电量343亿千瓦小时。江宽水深,干流自漠河以下和兴凯湖以下的乌苏里江均可以通行轮船。冰期长达6个月。流域内森林以及金、煤等矿产资源丰富,产鱼类,尤以大马哈鱼和鳇鱼最为著名。黑龙江流域自古以来就是我省少数民族繁衍生息之地,流域内的自然、人文资源丰富。三江平原的“三江”即黑龙江、乌苏里江和松花江,三条大江浩浩荡荡,汇流、冲积而成了这块低平的沃土。这里虽然纬度较高,年均气温1℃-4℃,但夏季温暖,最热月平均气温在22℃以上,年降水量500-600毫米,集中在6-8月,雨热同季,适于农业(尤其是优质水稻和高油大豆)的生长。区内水资源丰富,总量187.64亿立方米,人均耕地面积大致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5倍,在低山丘陵地带还分布有252万公顷的针阔混交林。三江平原广阔低平的地貌,降水集中夏秋的冷湿气侯,径流缓慢,洪峰突发的河流,以及季节性冻融的粘重土质,促使地表长期过湿,积水过多,形成大面积沼泽水体和沼泽化植被、土壤,构成了独特的沼泽景观。沼泽与沼泽化土地面积约240万公顷,是中国最大的沼泽分布区。湿生和沼生植物主要有小叶章、沼柳、苔草和芦苇等。其中以苔草沼泽分布最广,占沼泽总面积的85%左右,其次是芦苇沼泽。天然沼泽湿地面积尚有134.7万公顷,是珍稀水禽的重要栖息地和繁殖地,已建成6个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其中3个被列入了国际重要湿地名录,保护的濒危水禽是丹顶鹤与天鹅。土壤类型主要有黑土、白1浆土、草甸土、沼泽土等,而以草甸土和沼泽土分布最广。三江平原素以“北大荒”著称,在50年代大规模开垦前,草甸、沼泽茫茫无际,亦有成片森林,野生动物繁多。开垦后建有许多大型国营农场,“北大荒”已变成了“北大仓”,成为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第二单元《省会哈尔滨》:哈尔滨是中国黑龙江省省会,是我国东北北部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我国省辖市中面积最大、人口居第二位的特大城市。市区人口472.8万人,辖8区10县(市),总人口980.4万人,48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66万人。哈尔滨地处东北亚中心位置,被誉为欧亚大陆桥的明珠,是第一条欧亚大陆桥和空中走廊的重要枢纽。哈尔滨铁路主要有哈大、滨绥、滨州、滨北、拉滨五条铁路连通国内。哈尔滨水运航线遍及松花江、黑龙江、乌苏里江和嫩江,并与俄罗斯远东部分港口相通,经过水路江海联运线,东出鞑靼海峡,船舶可直达日本、朝鲜、韩国和东南亚地区。太平国际机场年旅客吞吐量超过360万人次,可办理110多个国家的客货联运业务,在哈尔滨太平国际机场落户的航空公司目前已达18家,开通国际、国内航线64条,通航城市53个。特殊的历史进程和地理位置造就哈尔滨这座具有异国情调的美丽城市,它不仅荟萃了北方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而且融合了中外文化,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和旅游城市,素有“北国冰城”、“天鹅项上的珍珠”以及“东方莫斯科”、“东方小巴黎”“冰城夏都”之美称。哈尔滨的城市建筑在中国各大城市中尤其别具风韵。不仅有林林总总的欧式建筑,也有十分传统的中国古典建筑,改革开放以来,又兴建了若干现代建筑,使这个城市呈现出中西合壁的建筑风格。凡是初到哈尔滨的游人,均有置身在建筑博物馆的感觉。哈尔滨地处东北亚经济圈的中心位置,是中国沿边开放带上最大的中心城市始于1990年,连续举办了十八届的“中国哈尔滨国际经济贸易洽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