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护理课件CATALOGUE目录•抗菌药物概述•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与预防•抗菌药物的合理选用•抗菌药物的护理实践•抗菌药物的经济学评价与管理•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培训与教育01抗菌药物概述抗生素抑制或杀死细菌,对病毒、真菌无效。通过干扰细菌细胞壁合成、影响细胞膜功能、抑制蛋白质合成或核酸合成等机制发挥作用。抑制病毒复制,对细菌无效。通过干扰病毒复制过程中的某个环节(如抑制核酸合成)发挥作用。抑制或杀死真菌,对细菌、病毒无效。通过干扰真菌细胞膜功能、抑制真菌细胞壁合成等机制发挥作用。具有广谱抗菌作用,对细菌、病毒、真菌均有一定抑制作用。通过干扰细菌代谢、损伤细菌细胞膜等机制发挥作用。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增强机体抗感染能力。通过调节免疫细胞活性、促进抗体产生等机制发挥作用。抗病毒药物化学合成抗菌药免疫调节剂抗真菌药物抗菌药物的种类与作用机制发现了青霉素等抗生素,开创了抗菌药物的新纪元。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20世纪50年代20世纪80年代20世纪90年代开发出喹诺酮类抗菌药,具有口服吸收好、组织浓度高、抗菌谱广等优点。开发出大环内酯类抗菌药,对需氧革兰氏阳性球菌、厌氧球菌及某些革兰氏阴性杆菌有强大抗菌活性。随着基因工程的迅速发展,抗菌药物的研发进入新阶段,如糖肽类抗生素、黏菌素等。抗菌药物的发展历程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原则适应症明确使用抗菌药物前应明确感染的病原体,根据病原体种类及细菌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用药时机恰当尽早开始抗菌药物的经验性治疗,在获得细菌培养结果后,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及时调整用药方案。剂量和疗程合理根据感染的严重程度、病原体种类及抗菌药物特点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剂量和疗程要足够,避免频繁更换抗菌药物。联合用药合理联合用药适用于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控制的严重感染或混合感染,一般不主张无根据地随意联合用药,以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02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与预防过敏反应肝毒性肾毒性血液系统毒性抗菌药物常见不良反应01020304如皮疹、荨麻疹、发热等,严重时可出现过敏性休克。抗菌药物可能导致肝功能异常,严重时可引起肝衰竭。部分抗菌药物可能导致肾功能损害,出现蛋白尿、血尿等症状。抗菌药物可能引起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等血液系统异常。010204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预防措施严格掌握抗菌药物的适应症和禁忌症,避免不必要的使用和滥用。按照医生的建议和处方剂量使用抗菌药物,避免超量或不足量使用。注意观察患者在使用抗菌药物后的反应,及时发现和处理不良反应。对高危人群加强监测,如老年人、儿童、孕妇和身体虚弱者。03建立完善的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制度,鼓励医护人员及时上报不良反应。对上报的不良反应进行调查和分析,找出原因和解决方案,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对患者进行必要的检查和监测,如肝功能、肾功能等,以确保安全使用抗菌药物。一旦发现不良反应,应立即停药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抗过敏、保肝、保肾等。01020304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与处理03抗菌药物的合理选用针对不同的病原体,选择适当的抗菌药物,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大环内酯类等。呼吸道感染胃肠道感染泌尿道感染根据病原体类型,选择喹诺酮类、头孢菌素类或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通常选用喹诺酮类、头孢菌素类或磺胺类药物进行治疗。030201常见感染性疾病的抗菌药物选择需根据儿童的年龄、体重和发育状况选择适宜的抗菌药物,避免使用对骨骼发育有影响的药物。儿童孕妇在选用抗菌药物时应特别谨慎,避免使用对胎儿有影响的药物,应在医生指导下用药。孕妇老年人的肝肾功能可能较弱,对抗菌药物的代谢和排泄能力下降,应避免使用对肝肾有损害的药物。老年人特殊人群抗菌药物的使用增强抗菌效果,扩大抗菌谱,降低不良反应等。联合用药的目的某些抗菌药物之间存在配伍禁忌,联合使用可能导致药效降低或产生不良反应,应避免同时使用。配伍禁忌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与配伍禁忌04抗菌药物的护理实践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01在手术前0.5-2小时或麻醉开始时首次给药,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失血量大于1500ml,可给予第二剂,总预防用药时间一般不超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