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部分选修Ⅴ自然灾害与防治(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1.(·江西师范大学附中调研)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0分)材料一中缅油气管道路径图。材料二原油管道起点位于缅甸西海岸马德岛。天然气管道起点在皎漂港,经缅甸马圭省、曼德勒省,从云南瑞丽进入中国,终点为昆明。(1)分析管道东西两端地区主要自然灾害的异同。(2)分析上述自然灾害对今后管道运行的主要影响。解析皎漂港位于印度洋沿岸,受飓风、地震的影响,飓风会影响油轮的航行;昆明位于我国西南地区,地震、滑坡、泥石流多发,这些地质灾害会影响管道的建设与正常的运营。答案(1)相同点:地震。不同点:东端有滑坡、泥石流;西端有飓风。(2)主要影响:地震、滑坡、泥石流对管道会造成严重破坏,影响管道的正常运行;飓风会使油轮航行停靠受阻,给管道西端的油气补给造成严重影响。2.(·威海模拟)下图示意中国1951~1981年地表温度距平与寒潮频次的变化。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0分)(1)判断1951~1981年地表温度距平与寒潮频次之间的关系,并解释原因。(2)说出寒潮对我国农作物产生危害的主要季节,并分析原因。答案(1)大致呈负相关(温度距平越低,寒潮频次越高)。温度低的年份,亚洲高压强盛,冷空气活动频繁,寒潮频次高。(2)春季和秋季。春季主要为播种季节,秋季主要为收获季节,农作物受冻减产。3.(·课标全国文综,42)某段高速公路(G)经过单面山(顺向山)地区,地质剖面如下图所示。为防止滚石、滑坡等灾害,对施工立面H进行了加固,还在L坡面上打入“岩锚”,以固定表层岩层。年春,该单面山的上部山体大规模滑落,导致约200米长的公路被毁。分析这次地质灾害发生的原因。(10分)解析据图示信息可知,该处岩层主要由沉积岩构成,分布上与水平地面有较大倾角,此为滑坡隐患一;道路工程施工将岩层完整的层理构造破坏,打破了岩层原有的稳定性,此为滑坡隐患二;“岩锚”虽然可加固岩层,但使岩层局部松动,更重要的是使单面山上部岩层形成整体,加之地表为表土、风化壳,相对疏松。此二者构成了斜坡上滑坡必备的物质条件,如遇降水、地震等诱发因素,滑坡灾害易发生。答案顺向岩层因公路施工失去稳定性。“岩锚”加固使得单面山上部岩层形成整体。(降水、地震等因素导致)深处地层松软(层面松动),使得该单面山上部山体滑落,对公路产生巨大推力,导致该段公路被毁。4.(·海南地理)下图示意日本东北部(约38.8°~39.1°N,141.5°~142°E)沿海区域年3月11日发生的东日本大地震(震级9.0级,震中38.1°N、142.6°E,震源深约20千米)引发巨大海啸,使甲地遭受了严重的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根据图文材料,分析甲地此次海啸灾害严重的自然原因。(10分)解析海啸的势力强弱与地震震级、震中距及海湾形状、海底地形有关。答案(本次地震震级大,震源较浅,)甲地距离震中较近,海啸到达的时间短;位于外宽内窄的海湾的“项部”,海啸向陆地方向推进时,受海湾形状影响,越向内侧浪越高(海啸波高越高),流速越快,冲击力越大(使海啸的巨大能量集中于更小的范围内释放),对甲地的破坏格外严重。5.(·浙江地理)年10月下旬,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受到超强台风“鲇鱼”的袭击。图1为10月22日12时近地面等压线分布图,图2是该日沿海某测站测得的风向和风速分时图。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3)题。(10分)(1)10月22日正值我国农历九月十五,“鲇鱼”促使了沿海省份风暴潮的形成,受影响最明显的省份是()。A.广东B.福建C.海南D.山东(2)22日16时,“鲇鱼”中心位于这一测站的方位是()。A.东面B.南面C.西面D.北面解析第(1)题,由图1中台风中心位置可知,福建受影响最明显。第(2)题,由图2可知,22日16时,测站的风向为西北风且风速最大,因此台风中心应位于该测站的东面。答案(1)B(2)A6.年,非洲东部吉布提、埃塞俄比亚、肯尼亚、索马里、乌干达及厄立特里亚等国面临60年来最严重的旱灾,这些国家的部分地区出现了粮食危机,估计有1200万人饱受饥荒之苦。阅读非洲东部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1)请简要分析本次非洲东部这些国家大旱的自然原因。(2)面对干旱,这些国家在以后的开发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解析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