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能用好教材?胡玲安子琴一、基于课标,理解教材,准确把握教材,才能用好教材。教材的编写是在课标的指导下进行的,遵循课程构建的思路,严格遵守课标要求体现课标精神编写的。那么我们研读教材、认识和理解教材时必然也要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品德与社会《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的内容中,有“中华民族大家庭”、“说说自己的民族”、“各具特色的民族风情”“多彩的民族节日”、“各具特色的体育运动”、“民族习俗与礼仪”等丰富的内容。那么,我们在教学中,从实际生活出发,研究本地区的民风民俗和文化活动,与各民族的民风民俗和文化活动,有什么不同?研究的目的是什么呢?我们看课标中的表述:“我是中国人”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了解不同民族的生活习惯和风土人情,理解和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增进民族团结。知道了课标中的具体要求,基于课标,我们才能够在研读、认识、理解教材的时候把握准方向。二、基于生活,研究教材,活用教材,才能用好教材。说到研究生活、研究学生、研究教材,并以“生活”、“学情”为基础,去把握教材,用好教材。我听《保护牙齿预防牙病》一课的时候,一位教师设计了一个二照小镜子的游戏。第一次请学生观察自己牙齿的样子,第二次请学生吃一点东西,再看自己的牙齿发现其中的变化。我们来看看这个案例的片段。我们看看两次照镜子的片段(见专题解析视频)。老师为什么这样设计活动呢?我们来看看教科书的内容。在教科书中,呈现了这样的内容,从不保护牙齿的危害入手,引导学生知道要保护牙齿,知道刷牙、漱口对牙齿的保健作用。所以,在我们用好教科书的内容中,首先要提出的一点,就是要读懂教科书,明确教科书的编写意图,找准教科书所提示的教学目标,这是用好教科书非常重要的一点。“生活”和“学情”是我们选择和充实教学内容的一个重要标准。我们既不能把教学内容无限拔高,也不能一味低就。如果难度太高,学生认为他们的能力不足以达到目标,那么对成功的期望值就会降低,他们也就不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所以我们应该充分关注学情,使内容的难度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要选择、补充解决学生实际问题的内容。三、基于实际,因地适宜,加强针对性有的放矢,才能用好教材。我们国家不同地区生活的巨大差异,它不能够照顾到不同地区的特点、环境,存在不同生活环境下有差异的学生,这个内容的选择,是建立在对教科书内容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同时因地制宜,进行教材调整,加强针对性,以符合学生学习的需要。品德与生活《平安回家》,一位老师在讲这个课的时候充分利用了学校的周围环境资源,她们学校在一个老旧的小区里面,小区不封闭,学校门前的道路比较窄,上下学的时间点来往车辆很多,交通比较复杂。上课时老师把学生们带到了学校的门口,请学生观察学校周围的交通状况和交通的环境,请学生们谈一谈走在这样的路上要注意什么,过这样的马路该怎么过,甚至请学生实际地练一练过马路再带领着学生在学校周边走一走观察一下周边的交通环境和交通标志有哪些,这样的教学结合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因地制宜,有针对性地使用了教材。品德与社会课程《规则在哪里》,更加深入地学习有关交通规则的问题,一位农村地区教师为了让学生理解交通规则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结合村子里发生的一件真实的事例,一个孩子在马路上跑,发生了交通事故,再也不能到学校学习,震撼了学生的心。在这个基础上,教师呈现出多种当地的道路情况:有车来车往的国道,有汽车疾驰的高速公路,有人迹罕至的小道,让学生共同分析在这样的道路行走时要注意什么,老师充分利用了当地的资源,使教学落在了实处用学生的生活为教科书上的内容做了有效的补充,这样做可以解决学生生活中的问题,使我们的教学与学生生活联系在一起,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教师在课前关注学生的行为,关注学生在行为方面存在的具体问题,这是值得我们每位授课老师去学习的。四、基于学生,把握关键,遵循学生认知规律,才能用好教材。要用好教材,除了关注行为,还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在教授品德与社会《节约每一滴水》时,一位教师先出示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