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幼儿差异、善用爱心施教摘要:儿童的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具有不同的特征,即使相同年龄儿童之间,在各个方面的发展也会存在一定的差距。在这个时期教师应注重引导孩子学习怎样与人相处,怎样看待自己,怎样对待别人,逐步帮助他们适应社会生活。在这个过程中要信任孩子,要用自己的爱心、耐心、和恒心接纳包容孩子的不足,关注赞赏每一个孩子,在把握普遍性和代表性年龄特征时,一定要深入观察和了解儿童的个体差异,为他们创设接纳、关爱和支持的良好环境,使他们体验到老师对他们的爱和教育。儿童的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具有不同的特征,即使相同年龄儿童之间,在各个方面的发展也会存在一定的差距。教师要信任孩子,关注赞赏每一个孩子,在把握普遍性和代表性年龄特征时,一定要深入观察和了解儿童的个体差异,为他们创设接纳关爱和支持的良好环境,使他们体验到老师对他们的爱和教育。一.教育应满足顺应儿童的天性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人的个性。我们在培养儿童良好行为习惯时,首先要在考虑到儿童的特点和他们的想法以及他们心理需求的基础上,给他们提出行为要求。我班的祥祥小朋友是一个闲不住的孩子。聪明伶俐活泼好动,时不常在班里制造一些状况出来。如:无缘无故地推小朋友一把;在室内乱跑;有意往裤里尿,并且告诉老师尿裤好玩;接水时争抢着先接水……老师常常被他弄得晕头转向,想了许多办法稳定他的情绪。说教,讲道理,根本不起作用,很是让人头疼,许多家长纷纷找老师告状,有的家长还提出转园和退园,一心想躲开他。为了帮助孩子融入集体,多次与家长沟通了解孩子在家,进一步得知,在家不听话家长就打,又住在一楼,邻居都非常喜欢他,你逗我逗,造成孩子放任的性格,约束起来很难。有一天,他手里拿着用一根用玩具插的棍子,一边挥舞着,一边唱:“猴哥,猴哥…你真了不得…”。连续唱了好几遍,看到他那么喜欢唱这首歌,我也耐不住和他一起唱起来,别提他多高兴了。唱完歌我问他:“你想当《西游记》里的唐僧、孙悟空、还是猪八戒、沙和尚…….?”他马上回答“我当猴哥——孙悟空。”我问他:“为什么?”他回答:“它厉害,打妖怪。”我又说:“你知道猴哥最听谁的话吗?”他说:“听师傅话呗。”接下来我又问他:“你当猴哥,那谁来当你师傅?”他想了想说:“你!老师当。”我及时说:“那你就是我大徒弟了,就得听师傅的话对吗?如果,你不听师傅话,我可就不当你师傅了。”他快活地说:“行!我听你的。”从此以后,他经常叫我师傅,我说的话不再象过去那样装听不见了。有时,我也有心逗他,喊他大徒弟。每次他都开心地答应着,脸上总是灿烂地笑着……我还特意制作了一个“妖怪”挂在院子里,我带孩子们一起去玩打“妖怪”游戏。同时,教育他孙悟空是打“妖怪”的,不能碰到小朋友。打“妖怪”不仅满足了祥祥的需求,而且更成为了孩子们练习投掷和宣泄的活动。大家开心极了,他也很少打人了。在幼儿园每天他都高高兴兴,快快乐乐的。二.宽容、接纳引导孩子学会“正行为”心理学家A.盖塞尔说,从学习生活习惯次序看,儿童学负行为比学正行为快,儿童的负行为不是“不懂事”“添麻烦”的表现,而是其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必然过程和前提。在生活中,我们遇到行为上出现问题的孩子,教师要认真分析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一方面理解其行为,另一方面要善于挖掘他们的闪光点,不能单凭简单说教。特别要注意不过多的批评孩子,那样会伤害孩子幼小心灵。但是,放任不管也会对孩子今后的成长产生不利的影响。圆圆小朋友是一个能力较强,非常聪明的孩子。老师小朋友都很喜欢她。最近她经常把幼儿园的玩具拿回家,有时连老师的东西也跑进她的兜里。妈妈知道后也很是着急,还打了她。发现后我及时和家长进行了沟通,教育家长不能过多批评指责孩子的行为,打骂更不对,那样会适得其反,强化了孩子的错误意识。看到好玩的玩具或自己喜欢东西拿回家,对这个年龄孩子来说其实是很正常的,绝对不能用:“偷”这个错误概念。为了帮助教育她,我每天活动时都对孩子说:“请小朋友玩儿完玩具之后放回原处,下次再玩时你们好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