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学法指导张会玲学习历史,单靠记忆是不行的,必须掌握特殊有效又科学的学习方法,才能使历史知识学得扎实而牢固。穿线索、构框架、巧记忆、善联想、重巩固,是学好历史的关键。1、穿线索学历史要扎实、牢固、脉络清晰。上下五千年都由一根时间的连线串起,切勿东一个人物西一个事件地无规律记忆。因为那样,虽然把所学的事件都记住了,但这些事件如一盘散沙,缺少战斗力。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就是历史发展的内在联系,也即是代表前一个历史事件是后一个历史事件出现的原因,后一个历史事件是前一个历史事件发展的结果。课本目录本身就是基本线索,同学们只要注意课本中的章节,便有助加深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记忆。要了解历史的过去性和时序性特点。历史是指发生在一定时间和空间的事件,它们都不能通过实验来重现。因此,学习历史者要发挥想像力,要身入其境。历史学习还要求准确记忆,有很清晰的时间脉络。这并不代表要死记硬背,而是将个别历史现象联想起来。如明白军阀割据之祸害,便知道北伐的重要性。穿线的方法:最常见的是以时间为线索,这是一条自始至终的大线。也可以人物、民族等为线索,比如佛教在我国的发展、各朝各代的转换以及所带动的社会进步等等。所谓“线不在多,有之则灵。”2、构框架构建历史框架就是从总体上把握历史知识结构,了解历史教材所叙述的主要历史内容。历史的发展有一定规律,这一规律就注定了历史发展过程有章可循,也为我们构建历史框架学习法提供依据。以中国古代史的学习为例,我们可以分三个具体的步骤来运用构框架的方法:第一步是从宏观上把握古代史是叙述我国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三种社会形态的更替过程(主体是封建社会),教材就是围绕这一过程进行讲述,以此我们建立学习历史的一个总框架。第二步是在第一步的基础上进一步明了在各个社会形态的更替过程中,主要是各朝代的变迁,而这一变迁过程实际就是一个政权建立、政权巩固、政权衰落的过程。弄清这一规律后,具体内容学习就是掌握每一朝代是如何建立、如何巩固、如何衰落下去的,这就为理解记忆知识提供了一个明确的方向。第三步是在第二步的基础上再次明了每一个朝代的变迁过程,不外乎都涉及政治、经济、民族关系、对外关系和文化发展等五大方面的内容,从而建立起一个更具体的框架。以上三个步骤已经建立起了整个古代史的历史框架结构,形成学习历史内容的大局观,为进一步的细节掌握打下基础,避免在学习过程中“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狭益性。3、巧记忆历史是记忆量最大的课程之一,厚厚几本书,内容多,头绪繁杂,如果没有科学的记忆方法,就很难把握好。下面我们介绍几种针对历史学科的巧妙记忆方法,供同学们参考,并希望大家能够触类旁通。(1)顺序记忆:这种记忆是最普通的记忆方法,它是按照事件本身发展的顺序依次记忆。如:美国独立战争的过程就可以这样记:①1775年,来克星顿的枪声,第一次大陆会议召开。②1776年,第二次大陆会议召开,发表了《独立宣言》,宣告美利坚合众国成立。③1777年,萨拉托加大捷。④1778年,战争中心南移。⑤1781年,英军总司令康华利把宝剑呈给华盛顿。⑥1783年,英国承认美利坚合众国独立。(2)规律记忆: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可以寻找具有规律性的东西,如:世界史上六大帝国衰落的原因都是:一是人民起义;二是各地封建主形成割据趋势,力求摆脱中央控制;三是统治阶级的内讧;四是外族或外国的人侵。(3)对比记忆:如两次世界大战的对比。中国与西欧资本主义萌芽的对比。中国近代三次革命高潮的异同等。(4)归纳记忆:可把不同时间的同类事件归纳。比如:我国古代八项著名的水利工程。近代台湾军民反抗侵略的斗争事例。红军四次反围剿作战方针等。也可以把同一时间的不同事件进行归纳。比如:1945年发生的重要事件有:苏、美、英雅尔塔会议,中国共产党“七大”召开,德国签署无条件投降书,苏、美、英波茨坦会议,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上党、邯郸战役,联合国成立,台湾回归祖国。(5)顺口溜记忆:把一些历史事件编成顺口溜很易记忆。比如:清朝皇帝的顺序:努皇顺(努尔哈赤、皇太极、顺治帝);康雍乾(康熙、雍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