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邮市第二中学高一物理生本课堂导学案主备人:汤文俊2018-11-20第6节牛顿运动定律应用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认识超重和失重现象,理解产生超重、失重现象的条件和实质。2、知道日常生活中的超失重现象。3、学会解决超重与失重的问题。重点难点1、发生超重、失重现象的条件及本质。2、超重、失重现象的实质。正确分析受力并恰当地运用正交分解法。设计思想本节课通过做实验引出超失重的条件,加深学生对超失重的理解。通过本节课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和实验观察能力。培养学生处理三力平衡问题时一题多解的能力。引导帮助学生归纳总结发生超重、失重现象的条件及实质。渗透“学以致用”的思想,有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产和生活实践的意识,勇于探究与日常生活有关的物理问题。培养学生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教学资源《超重与失重》多媒体课件教学设计【课堂引入】问题:航天飞机上的两名宇航员在进行交接班。从图中可以看到上班者仅1根手指即可将下班者“举”离工作岗位。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课堂学习】探究1:把物体挂在弹簧秤下,用手带动弹簧秤和物体一起:1.向上加速运动2.向下加速运动问题1:观察弹簧秤的示数如何变化?探究2:人站在体重计上,作如下运动:1.快速蹲下2.快速站起问题2:观察体重计的示数如何变化?探究3:在竖直升降的电梯中人站在体重计上,作如下运动:1.加速上升2.加速下降问题3:观察体重计的示数如何变化?学习活动一:超重与失重1.实重——物体实际受到的重力大小称为实重。(即真实重量)2.视重——测量出来的重力大小称为视重。(即表现出来的重量)3.超重——视重大于实重,称为超重。4.失重——视重小于实重,称为失重。5.完全失重——视重等于零,称为完全失重。【特别提醒】——无论是超重、失重还是完全失重,物体所受到的重力是不变的。不同的只是重力的作用效果。高邮市第二中学高一物理生本课堂导学案主备人:汤文俊2018-11-20探究4:问题4:在弹簧秤下端挂一质量为m的钩码,分别以加速度a做如下运动时,弹簧秤的拉力如何?1.加速上升——读数大于重力(视重大于实重)——超重:2.加速下降——读数小于重力(视重小于实重)——失重3.减速上升——读数小于重力(视重小于实重)——失重4.减速下降——读数大于重力(视重大于实重)——超重总结:产生超重的条件——当物体的加速度方向向上时,即a↑。产生失重的条件——当物体的加速度方向向下时,即a↓。当加速度向下等于g时,N=G–mg=0故完全失重.问题5:有一质量为60kg的人站在一放置于升降机的底板上的台秤上,当升降机作如下运动时,台秤的示数为多少?1.升降机以v=5m/s的速度匀速上升时;2.升降机以a=5m/s2的加速度加速上升时;3.升降机以a=5m/s2的加速度减速上升时;4.升降机以a=5m/s2的加速度加速下降时;5.升降机以a=5m/s2的加速度减速下降时;6.升降机以a=g的加速度加速下降时;学习活动二:生活中超失重现象问题1:为什么心脏病人不宜乘坐?向上加速向下减速向下加速向上减速NGNGNGNGN=G+maN=G+maN=G-maN=G-maN>GN>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