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五中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高一地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把正确选项的字母填在答题纸上的表格内)图1为某国人口增长示意图,图中纵轴表示人口总数。读图,回答1-3题。1.人口增长的快慢,归根结底取决于A.女性人口比重B.男性人口比重C.自然资源的多少D.生产力发展水平2.该国可能出现劳动力不足的时期是A.①时期以前①②③④时间B.①一②时期图1C.②一③时期D.③一④时期3.据图中信息推知,该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等于零时,应在A.①时期B.②时期C.③时期D.④时期读某省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变化图(图2)和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图(图3),回答4--5题。图2图34.目前该省人口增长的特点是A.总量呈下降态势B.总量仍呈增长态势C.总量呈零增长态势D.增长模式没有变化5.按联合国标准,如一地区≥60岁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10%或≥65岁人口达7%,则可视为进入老龄化社会。该省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时间在A.1990年以前B.1990年~2000年之间C.2000年一2004年之间D.2004年以后下表是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时江苏某市迁入人口年龄及性别统计表。据此回答6--7题。用心爱心专心16.该市迁入人口的特征有A.男性人口多于女性人口B.人口迁移主要受经济因素影响C.以青壮年男性人口为主D.与该市原有人口年龄构成相似7.迁入人口对该城市的影响有A.缓解了当地就业紧张局面B.制约了该市经济的发展C.减少了该市的被抚养人口D.加大了城市基础设施的压力8.下列关于环境人口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A.准确地说是指某国家或地区目前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B.简单地说,环境人口容量就是环境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C.不随社会的发展而有所变化D.可随生产力的发展而无限扩大9.有关人口的合理容量的正确叙述是:A.是指一个地区的资源环境能够承载的最大人口数量B.是指一个地区的资源环境能够承载的最小人口数量C.指保证合理健康的生活水平,且能促进社会、经济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人口规模D.人口合理容量具有警戒性读某国城市化进程和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曲线图,完成10—12题。10.该国人口达到顶峰的时期为A.①B.②C.③的末期D.④的末期11.下列各国中,人口发展情况与图示类型一致的是A.埃及B.中国C.德国D.新加坡12.当前,该国城市化进程所处的阶段是A.IB.I和ⅡC.ⅡD.Ⅲ图4为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示意图,完成13--15题。13.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吸引大量民工迁入的主要原因是A.①B.②C.③D.⑥用心爱心专心年龄段(岁)0~1415~2930~4445~59≥60男性人口(万人)5.0425.1414.684.941.76女性人口(万人)3.8437.1011.634.011.78214.近年来,伊拉克居民大量外迁的主要原因是A.①B.②C.④D.⑤15.导致美国老年人口从东北部向西部、南部迁移的主要原因是图4A.①B.②C.④D.⑥16.各级城市的服务范围在空间上的关系是A.重叠交错,层层嵌套B.界线分明,彼此相离C.界线分明,偶有交错D.重叠交错,同级嵌套17.从安土重迁到“四海为家”的变化,对我国人口的影响是①人口流动的数量增加②人口数量减少③人口素质提高④初婚年龄提高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18.通常被用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志是A.城市人口数量B.城市的用地规模C.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D.特大城市数量19.下图为“某地城市城市化过程示意图”,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城市化是指人口和产业活动在空间上集聚、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B.社会经济发展是城市化的主要动力C.城市化缩小了城乡差距D.城市郊区化又叫逆城市化,这种现象在发展中国家的小城市周围比较明显20.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一些发达国家的城市人口向乡村和小城镇回流。下列属于逆城市化原因的是:①市区交通拥挤,用地紧张②大城市环境改善③乡村环境优美④乡村地区和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图5是某中等城市常住人口数量与距市中心距离关系图。回答21--23题。21.Rl区域常住人口数量较少,其主要原因是该区域A.交通通达度低B.环境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