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教案)模板基本信息学科语文年级五年级教学形式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师叶朝晖单位汕尾红海湾区田墘街道中心小学课题名称祖父的园子学情分析1、我们的学生在农村生长,对园子活动有一定的体验;2、多数学生具有初步阅读和对课文内容进行质疑的能力;3、通过阅读讨论,对作品的感受有大体的共识,但也存在理解仍较为肤浅,甚至也有部分学生不能正确、流利朗读的情形。教学目标1、会认读“蚂蚱”等词语,并结合课文理解不懂的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通过阅读体会作者在园子里自由自在、欢乐无忧的生活,了解作者眷恋童年美好生活和怀念亲人的思想感情,感悟作者寄情于景的表达方式。教学环节的组织内容落点1:通读课文1-3自然段和16-20自然段,想象园子的生机。步骤1、2、3……学习方式1、读题,简介作者。2、认识8个生字,读记课文中“瞎闹、水瓢”及有关昆虫、植物、农活等词语。3、整体把握。①依次让学生齐读课文1-3自然段和默读16-20自然段。思考: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园子?②小组讨论、汇报。③是什么原因让“我”对童年生活久久不能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忘怀?内容落点2:品读第17自然段,体会园子的自由,品味作者语言的独特。步骤1、2、3……学习方式1、指名读。2、你从中感受到什么?作者怎样写出园子的自由?3、你觉得这段仅仅是写物的自由吗?小结:这种写法叫借物抒情。4、说说句子表述的特点,用“愿……就……,愿意……就……”写一写自己的活动。自主探究,同桌合作内容落点3:细读第4-15自然段,感悟作者为什么对园子如此念念不忘?步骤1、2、3……学习方式1、速读第4-15自然段。①思考:从哪些细节描写中你体会到了“我”的自由?画出关键词,写写点滴体会。②交流讨论,体会作者的率真:我在园子里做了哪些事?③追问:谁给了“我”这份自由?你是从哪些细节读出来的?④分角色朗读第6-11自然段。2、品读第13自然段。①指名读第13自然段。②说说这是一个怎样的祖父。(宽容、疼爱。)③小结。有了祖父的笑、祖父的爱,才会有“我”的自由与快乐。3、介绍萧红的童年生活:一生悲苦,8岁丧母,父亲因她是女孩歧视她,继母更不喜欢她。唯有祖父的爱温暖了她的童年。4、读《呼兰河传》这部小说“尾声”中的话,说说自己的感受,照应课前提问:是什么原因让“我”对童年生活久久不能忘怀?分角色朗读,读中领悟教学内容的选择与教学环节的组织终点拓展延伸,体味真情——————品读课文,感受自由——————初读课文,走进园子——————起点作业或预习1、摘抄写文中优美的句子。2、阅读《呼兰河传》。3、在我们的童年生活中有没有作者那样自由的天地呢?课后写下来,和同学分享。自我评价本设计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及生活体验出发,从“整体感知、潜心会文、拓展提升”三个层面依次展开,逐步落实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