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危机管理中公民教育的时代诉求:大数据时代读后感【摘要】人类社会发展到21世纪,面临的公共危机越来越多,政府在管理公共危机中靠自身的力量难以胜任。我国的公民教育起步很晚,对公民教育的时代诉求缺乏应有的研究,根据社会公共危机频发的特点,我国公民教育在时代诉求上应进行危机意识教育、民族精神教育和传统文化教育。【关键词】公民教育社会公共危机时代诉求人类社会发展到21世纪,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的主题。但我们不得不承认,整个世界并不像我们期望的那样和谐与安宁,灾害、冲突、恐怖活动甚至战争依然存在。这些现实共同造成了人类社会的公共危机。公共危机全方位地影响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不但造成了人类社会巨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还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恐慌和不安。在应对这一系列社会公共危机中,单单依靠政府的力量显然是不够的,公民参与非常必要。政府对危机事件的处理是对其管理能力的全面考察与综合鉴定,它是衡量和反映政府执政水平的重要指标。但是,应对这些危机事件不仅需要政府的力量,还需要公民的参与。①社会公共危机的发生具有突发性、偶然性和不确定性的特点,危机传播的速度快、范围广,产生的后果严重。所以,如果没有公民力量的参与,一旦社会公共危机发生,纯粹依靠政府的力量,要么会造成决策的失误,引起更大的社会危机,要么会导致整个社会发生更多更大的混乱。公民公共危机参与意识是政府化解危机的基础危机意识是危机预警的起点。在和平时期,人们往往缺乏危机意识,从而错失避免危机的良机。现代社会已经进入了高危机、多风险的时代,危机发生时如果缺乏应有的危机意识,公民往往会表现得惊慌失措,甚至丧失理智,客观上会使公共第1页共5页危机的影响进一步加大,而政府在管理危机过程中如果也缺乏应有的判断力,会使危机的后果进一步扩大。要扩大我国公民有序参与的行为,政府就要善于运用各种渠道和机制,进行危机应急知识的宣传和应急能力的教育,以此来不断提高公民的危机意识和危机应对能力。例如日本,政府在很大程度上不断强化公民的危机意识教育,提升公民应对危机的能力。所以,日本在遇到危机时,公民所表现出来的淡定与有序,为政府有效解决危机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近年来,全球性疾病的流行、世界范围的自然灾害的集中爆发、国际交往和国际贸易之间的冲突,甚至地区之间的领土争端等等,这一切都会成为社会公共危机。因此,随着社会公共危机范围的不断扩大,公民参与政府处理公共危机的作用和意义也就更加重要。学校应成为公共危机教育的主要机构。当今时代公共危机的发生覆盖了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很多领域,不能简单地把公共危机看作是一些自然灾害或重大疾病,国家安全和主权、领土争端、经济贸易纠纷、文化交流冲突、军事侵略、货币战争等都可能导致公共危机的产生,因此,学校中的危机教育内容不仅包括对各种灾害的认识,还应该包括在全球化浪潮中培养学生的危机意识、危机时刻良好的心理素质、处理及应对公共危机时的理性选择及自救能力、危机时的合作能力及责任感等,只有这样,才能使良好的安全意识和危机应对能力成为公民的基本素质,使每一个公民充分认识到危机预防和应对是公民的基本责任和义务。良好的民族精神是公民参与公共危机的精神支柱社会公共危机的发生不但影响着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而且直接影响着整个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在面临危机的关键时刻,一个民族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去认识它,运用什么样的方式去解决它,对民族精神的培育和教育提出了直接挑战。因此,作为一个民族的公民,如果缺乏强烈的民族意识和民族精神,在这个社会公共危机频发的时代就会面临一系列的灾难与恐慌。加强公民的民族精神教育是顺应社会和时代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和第2页共5页培育起来的一种独具民族特色的群体意识和品格,是一个民族的情感、心理、文化、智慧、共同理想以及共同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等民族个性的综合体现。②进入21世纪,时代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和特定情况。而这些时代发展的新情况和新特征,一方面,有力地促进了整个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