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北京户籍改革新举措说起……据京华时报4月20日报道,从现在开始,父亲是北京市集体户口(不包括在校生集体户口和驻京办事处、联络处等集体户口),子女可以随父报出生或投靠父亲进京入户。4月19日,北京市公安局宣布推出包括这一政策在内的9项户籍管理便民措施,并生效施行。无论从哪个角度审视,北京市公安局推出的9项户籍管理便民措施,较之以往都是一种看得见的进步。因此,打量这一令人欣喜的变化,我们可以看出北京市决策层的善意,可以预想到外来人员的合法权利被逐步重视,但是不得不说,这一变化更让人感叹户籍改革的艰难。细览这9项措施,与以前相比的确是进步,但这种进步尚不明显,尚不足以让人击节赞叹。以“父亲是北京市集体户口,子女可以随父报出生或投靠父亲进京入户”为例子,与以前孩子出生只能随母亲落户的政策相比,允许孩子随有北京市集体户口的父亲落户,这是一大进步,但是这尚属于浅层次的改善,并不是大刀阔斧地改革。尽管是如此些微的一小步,也是来之不易。尽管户籍改革相当复杂,特别是特大城市的户籍改革,但无论如何,民间要求户籍改革的呼声正日益强烈,在这一前提下,北京市的户籍改革显然有些缓慢——民间千呼万唤,户籍改革步履蹒跚,没有达到公众的冀望。近年来,最受公众关注的三大民生难题是“医疗、教育和住房”,除此之外,最受公众诟病的就属当前不合理的户籍制度了。不尽相同的是,三大民生难题逐渐在深化改革中加以解决,比如,医疗改革如今已经紧锣密鼓地启动,而不合理的户籍制度存续时间最长,尽管公众的不满之声一浪高过一浪,但户籍改革似乎还处于修修补补的地步,还难以实现取消城乡户口对立的现状,特别是大城市的户籍改革在此基础上的任何修补虽然有一定意义,但始终没有进行实质性的大手术,由此也引发了一些悲剧,也制造了一些黑色幽默,最终反映在权利层面就是外来人口受到伤害、农村户口遭到歧视。需要提及的是,公众之所以强烈要求彻底的户籍改革,当然不是仅仅为了追求一张城市户口,或者是一个名分,其潜在的隐喻是呼唤实际意义上的权利平等。因此,尽管当前一些省市在户籍改革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为什么赢取喝彩声少,正因为外来人员尽管便利进入城市,但并没有享受到与城市市民一样的待遇,不仅没有实现权利平等还常常遭受被侵害合法权益的现实。一言以蔽之,彻底的户籍改革是大势所趋,挤牙膏式的改革达不到公众的心理预期。在中央一盘棋的前提下,我们更愿意看到户籍改革更有力度,步子迈得更大一点,并且名至实归,让农村户口居民和城市户口居民沐浴到一样的福利和阳光。用心爱心专心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