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蜜蜂蜂小学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上册上节课我们领略了植物王国的奇妙,这节课我们跟随生物学家法布尔走进昆虫的世界,一起探究昆虫世界的奥秘。蜜蜂蜜蜂秘密老师知道许多同学在课前预习的时候都收集了关于蜜蜂的资料。也许有的同学找到了蜜蜂的图片,有的同学读到了一些介绍蜜蜂的文字资料,那我们就来互相交流一下吧。我从书上看到:蜜蜂是社会性昆虫,居住在蜂巢中。群体中的成员分为三级:有工蜂、雄蜂和蜂王。儿歌里唱的“小蜜蜂,整天忙,采花蜜,酿蜜糖”说的就是勤劳的工蜂。我还知道,每个蜂巢里大约居住着2至5万只工蜂呢。我们课后有个资料袋,也向大家介绍了一些关于蜜蜂的知识,请同学们认真看一看,相信你们对蜜蜂会有新的了解。资料袋蜜蜂是勤劳的昆虫。为了酿(niàng)造五百克蜜,一只蜜蜂通常要飞行十几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三四圈。蜜蜂一找到蜜源,就会飞回蜂巢,告诉同伴关于蜜源的信息。如果蜜源离蜂箱不到一百米,它们就在蜂巢上方跳“圆舞”;如果蜜源在蜂箱一百米以外,它们就跳“摆尾舞”。圆舞摆尾舞是的,蜜蜂常常被人们看做是勤劳的昆虫,蜜蜂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蜜蜂采的蜜是我们人类所需要的很有营养的食品。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在默读之前,先看看默读小提示.默读小提示默读时要集中注意力,做到不指读,不动嘴唇,不出声音,要比朗读的速度快。要一边默读,一边思考,还可以动笔画出重要的词语和句子。默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好的,大家都读完了,如果在默读的时候遇到了什么问题,请你认真听老师读一遍课文。倾听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听说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无论飞到哪里,它总是可以回到原处。我想做个试验。一天,我在我家花园的蜂窝里捉了一些蜜蜂,把它们放在纸袋里。为了证实飞回花园的蜜蜂是我放飞的,我在它们的背上做了白色的记号。然后,我叫小女儿在蜂窝旁等着,自己带着做了记号的二十只蜜蜂,走了两里多路,打开纸袋,把它们放出来。那些被闷了好久的蜜蜂向四面飞散,好像在寻找回家的方向。这时候起风了,蜜蜂飞得很低,几乎要触到地面,大概这样可以减少阻力。我想,它们飞得这么低,怎么能看到遥远的家呢?在回家的路上,我推测蜜蜂可能找不到家了。没等我跨进家门,小女儿就冲过来,脸红红的,看上去很激动。她高声喊道:“有两只蜜蜂飞回来了!它们两点四十分回到蜂窝里,满身都是花粉呢。”我放飞蜜蜂的时候是两点整。也就是说,在四十分钟的时间里,那两只小蜜蜂飞了两里多里,这还包括了采花粉的时间。天都快黑了,我们还没见到其他蜜蜂飞回来。第二天我检查蜂窝时,又发现了十五只背上有白色记号的蜜蜂。这样,二十只蜜蜂中,十七只没有迷失方向,准确无误地回到了家。尽管它们逆风而飞,沿途都是一些陌生的景物,但它们确确实实飞回来了。蜜蜂靠的不是超常的记忆力,而是一种我无法解释的本能。默读了课文你一定知道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用自己的话和同桌小朋友互相说一说。你愿意说给大家听吗?听说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法布尔想做个试验。于是就亲自做试验,证实了蜜蜂确实有这种本能。课文读通了,那我们先来认识一些生字朋友吧。“测、阻”是平舌音不要读成翘舌音。没有拼音来帮忙,你能正确读出来吗?一起读读试试。无论试验纸袋证实大概减少阻力遥远推测包括沿途陌生确确实实准确无误超常论试验袋证概减阻测括确误途超这篇课文的作者是法国著名科学家、科普作家。亨利·法布尔(1823—1915)法国著名科学家,科普作家。从小生活穷困,15岁考入师范学校,毕业后在初中教数学。靠业余自学,花十二年的时间,先后取得双学士和博士学位,法布尔是第一位在自然环境中研究昆虫的科学家。他穷毕生之力深入昆虫世界,在自然环境中对昆虫进行观察与实验,真实地记录下昆虫的本能与习性,著成了《昆虫记》这部昆虫学巨著。读课文思考1、为了验证蜜蜂有没有辨别方向的能力,作者是怎样做的?结论又是怎样的?2、作者的结论是怎样得出的?法国生物学家法布尔做了一个试验,要证实蜜蜂是否具有辨认方向的能力。体现了他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作风。读了课文我们知道了他做的是什么试验,也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