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基础教育质量的影响因素民族地区基础教育质量的影响因素本文关键词:教育质量,民族地区,因素,影响,基础民族地区基础教育质量的影响因素本文简介:【摘要】近年来,我国逐渐加大对民族地区基础教育的政策、资金等方面的扶持力度,使民族地区基础教育质量有了显著提高。然而,要从根本上解决民族地区基础教育质量低下问题,必须要全面把握民族地区影响基础教育质量的内外因素的地区性、民族性。为此,基于对云南省G县教育考察,文章提出民族地区影响基础教育质量的学生、民族地区基础教育质量的影响因素本文内容:【摘要】近年来,我国逐渐加大对民族地区基础教育的政策、资金等方面的扶持力度,使民族地区基础教育质量有了显著提高。然而,要从根本上解决民族地区基础教育质量低下问题,必须要全面把握民族地区影响基础教育质量的内外因素的地区性、民族性。为此,基于对云南省G县教育考察,文章提出民族地区影响基础教育质量的学生、教师及社会与家庭等表现出的民族性与地区性,运用建构主义、感官民族志及文化认同等相关理论对这些因素如何影响民族地区教育质量进行深层次分析,进而提出民族地区基础教育质量提升的策略。【关键词】民族地区;基础教育质量;影响因素;提升策略“促进公平”和“提高质量”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20—2020年)》所确定的两大教育发展目标,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民族地区教育质量的高低就成为实现这两大教育发展目标的保障和体现。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程上,不让一个兄弟民族掉队、不让一个民族地区落伍,是党中央国务院的庄严承诺”[1]。随着国家对民族地区的政策倾斜和教育投入的加大,我国民族地区的办学条件得到有效改善,民族地区基础教育质量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缩小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了民族地区与其他地区间的教育差距。但综观民族地区的教育发展现状,还存在一些现实问题,影响着民族地区教育质量的提高和教育的均衡发展。近年来,学术界对民族地区教育质量相关问题的实证研究越来越重视,但还远远不足。[2]基于此,本研究通过对云南省G县的实地教育考察,提出民族地区基础教育质量的影响因素包括学校(主要为教师与学生)、社会、家庭等方面,这些方面的因素在民族地区表现出其独特的民族性与地区性,而这些因素的民族性与地区性充分体现了建构主义、感官民族志及文化认同等相关理论的思想精髓。建构主义理论指出人的认知过程是人与周围环境的积极主动的意义建构过程;感官民族志研究“身体感”,强调人的认知的具身体现、多感官同一性与具地体现;文化认同理论强调个体通过自我认同和社会认同,影响着个体对不同社会组织和文化传统的归属感。由此,建构主义、感官民族志及文化认同理论都强调认知的主动性、情境性,以这些理论为基础,可以对我国民族地区基础教育质量的影响因素进行深层分析,进而探讨提高民族地区基础教育质量的策略。一、民族地区影响基础教育质量的因素教育质量的影响因素有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内部因素就教育的构成要素来说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观点,但不管哪一种观点,最基本、最不可少的是教师和学生这两个因素,其他因素都要依赖教师和学生而对教育发生影响。[3]外部因素主要有家庭和社会两方面因素,教育的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存在的一些问题共同影响着民族地区基础教育质量的提升。(一)学生:读书意愿低导致较高的辍学率学生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没有学生的学,就无所谓教育发展、教育质量的提升,而民族地区往往表现出较高的辍学率问题。如G县2020年初中生总人数为1560人,而高中生总人数仅有281人,当然,这并不是说民族地区学生不希望、不喜欢上学,而是由于学生的读书意愿低导致了民族地区学生出现了较高的辍学率。截至2020年底,G县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小学入学率达99.81%,初中阶段毛入学率高达101.57%。据有关人士介绍,这是由于撤点并校,一些地区的初中停招,学生上学困难,有些学生上完小学后就辍学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