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金字塔》教学设计之一教学目的要求:1、学会10个生字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习说明方法3、热爱大自然,增强环保意识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习说明方法2、理解生态金字塔的构成以及它与人类生存的密切关系教学难点:教育学生热爱大自然,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一份2、学生课前预习,收集有关生态金字塔的资料教学时数:2课时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多媒体播放有关生态环境的短片;同学们看到了什么?说说你的感受。2、教师相机激情导入:在非洲广漠的原野上,羚羊在奔跑,狮子在游弋,苍鹰在盘旋……尽管它们的生存方式不同,但几千年过去了它们却都能在这片大草原中生存下来,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在今天要学习的课文中找到答案。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二、质疑自学1、质疑: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学生可能会问:什么是生态金字塔?生态金字塔是怎么样构成的?2、带着问题,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3、试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落大意4、学生说分段情况三、研读赏析,理解课文内容1、自读课文1、2自然段,看看自己能读懂哪些内容,还要哪些内容自己不理解,边读边在书上勾画。2、反馈交流。通过反复朗读,品味有关语句,联系上下文,理解有趣的生物现象1)第1自然段的后两句就向大家介绍了生物世界的一般规律。(“不被”或者“少被”这些词语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帮助学生理解)2)指导学生读好这两句,在读熟的基础上,通过板书或画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其意思。3、生物世界真的是这样吗?自由读第2自然段,看看作者是怎样举例说明的。4、交流反馈,读文画示意图,加深理解1)第2自然段的前4句列举事例来说明各个等级生物的数量的多少杂草的数量大于并养活——食植物性动物食植物性动物数量大于并养活——食肉性动物2)学习作者的说明方法。在读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比较辨别“一只甲虫,地下1平方米的采食空间便可以满足它的能量和营养的需要,而鹰则需要在几十平方千米的范围内觅食才能得到足够的食物。”这句把“甲虫”和“鹰”的采食空间和活动范围做比较,用“1平方米”和“几十平方千米”这些准确的数据加以说明,因此这句采用了列数字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来说明食植物性动物和食肉性动物的不同。3)画图理解鹰山雀蜘蛛甲虫青草4)领读课文,加深理解三、课堂练习朗读课文第二课时一、回顾前文内容,导入下文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第1、2自然段,我们知道了生物之间的相互依存的关系,那么谁用自己的话来说说生物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是怎样的?学生自由回答表述。科学家考察了生物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后,给这种相互依存关系取名为“生态金字塔”。自由朗读课文3-6自然段,思考:课文是怎样向我们介绍“生态金字塔”的?二、研读赏析,理解课文内容学生在朗读,小组讨论的基础上交流1、打比方告诉我们什么是“生态金字塔”1)学生齐读第3自然段2)为什么称为“生态金字塔”?(1)回顾第2自然段中生物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中画的图(2)抓住课文中的句子“它恰似一个底大顶尖的金字塔”来理解3)再读体会2、埃及金字塔是用一块块巨石垒砌而成,那“生态金字塔”又是怎样构成的呢?读第4自然段,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生态金字塔”的构成。学生说,并完成结构图。食肉第三营养级动物食草动物第二营养级绿色植物第一营养级“生态金字塔”各个营养级有着怎样的关系呢?学生找到相关句子,出示:“在金字塔的营养级序列中,上一个营养级总是依赖于下一个营养级的能量而存在;但下一个营养级的能量只能满足于上一个营养级中少数消费者的需要。”(强调:“依赖”:是指各个事物或现象互为条件而不可分离。)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什么?学生回答:营养级序列之间的关系是“底层是生产者,上层是消费者”。教师小结:在“生态金字塔”中,低一级是生产者,上一级是消费者,而低一级的营养级的能量不能满足上一个营养级中所有消费者的需要,只能服务于少数消费者,所以“生态金字塔”的等级是森严的。那么你认为,在“生态金字塔”中那一个层级最重要,为什么?学生从文中找到句子回答,谈体会。“绿色植物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