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给妈妈的摇篮曲》教学案例教学内容:学唱歌曲《唱给妈妈的摇篮曲》欣赏《摇篮曲》教学目标:一、通过欣赏《摇篮曲》让学生感受摇篮曲的音乐风格,感受夜晚的宁静,感受妈妈给予孩子的呵护。二、指导学生运用轻柔的声音,深情的演唱《唱给妈妈的摇篮曲》,培养学生热爱妈妈、孝敬妈妈的情感。三、进一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挖掘学生内心丰富的情感。教学重点:感受歌曲宁静、轻柔、深情的意境。教学难点:能用正确的声音、情绪表达歌曲意境。教学准备:大歌片,电子琴,录音机,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欣赏《母亲》。师:歌中唱的这个人是谁?生:妈妈。师:是啊,心甘情愿为我们做这做那的人就是我们的妈妈,从我们呱呱落地的那一刻起,妈妈便用她那甘甜的乳汁喂养我们,扶我们学走路,教我们学说话,夜晚唱着摇篮曲伴我们入睡,在妈妈哼唱的摇篮曲中我们一天天长大了,那你们还想再听听妈妈给我们唱的摇篮曲吗?生:想。播放MTV,欣赏《摇篮曲》1师:听了妈妈唱给我们的摇篮曲,我们仿佛又回到了那宁静、温馨的时刻,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在妈妈哼唱的摇篮曲中长大的,无数个夜晚,妈妈不知给我们唱了多少遍摇篮曲,如今我们长大了,想不想给妈妈唱一首摇篮曲?生:想。师:这节课我们就学习《唱给妈妈的摇篮曲》。设计意图:创设与歌曲相适应的教学情景,把学生带入一个宁静温馨的意境,为感受新歌的意境作下铺垫。二、聆听歌曲,感悟歌词。师:我们来听听歌曲中唱的是发生在谁和谁之间的故事?(第一遍聆听)生:是发生在我和妈妈之间的故事。师:同学们听得非常认真,我来到妈妈屋里看到了什么情景?(第二遍聆听)生:妈妈伏在桌上睡着了。师:看到妈妈伏在桌上睡着了,我心里想了什么?(第三遍聆听)生:我想让桌子变成摇篮,摇妈妈睡到太阳照。师:你说的真好,我又做了什么?(第四遍聆听)生:给妈妈披上小花袄。设计意图:音乐是听觉艺术,听是音乐教学的关键。在聆听的过程中设计简单的问题,学生能全神贯注的听,思维也因此积极主动。在有问题的聆听中,让每个学生都亲身参与对歌词初步的感性认识和理解。同时,借助多媒体的播放,做到视听结合,音画结合,使学生更直观、形象地感悟歌曲意境,随着倾听次数的增加,学生对歌曲的旋律也越来越熟悉。三、学习歌曲1、教师完整朗读歌词。(配乐)22、学生齐读。师:你们读的很流利,但能再深情些就更好了。3、用母音“姆”随老师唱。4、教师范唱,学生对口型。师:大部分同学做的不错,小红同学注意,不但要对口型,更重要的是要看书,做到口到、心到、眼到。5、分句填词。6、完整演唱。设计意图:音乐教育的机制在于有情感的教师面对有情感的学生,作为教师在把情感的纽带抛给学生的同时,需要自己情感的投入,也就是教师对歌词的感悟要到位,教师结合歌曲伴奏音乐进行范读歌词、范唱歌曲,把歌词宁静、轻柔、深情的意境淋漓尽致的展现给学生,学生对歌词意境的感悟也自然是水到渠成。四、歌曲处理师:歌中唱的是发生在什么时间的故事?生:夜晚.师:夜晚有什么特点?生:宁静.师:宁静的夜晚妈妈伏在桌上睡着了,我们用什么样的声音演唱,才能表现夜晚的宁静,而且还可以让妈妈睡得更香甜?生:轻柔的声音。1、学生用轻柔的声音演唱。(大屏幕播放夜景,把学生带入情境)欣赏照片(大屏幕播放)师:看了这一张张记录着母爱的照片,你们一定都想到自己的妈妈,妈妈为什么伏在桌上睡着了?生:妈妈为了工作,为了我们太辛苦了,太累了。3师:妈妈为了我们那么辛苦,那么累,让我们满怀深情的为妈妈唱首摇篮曲吧。2、学生深情的演唱。师:听到同学们深情的演唱,老师也被深深地感动了。设计意图:抓住歌词关键句“夜深了,妈妈伏在桌上睡着了”引导学生感悟歌曲宁静、轻柔的意境。利用多媒体播放母亲与孩子的生活照,引导学生感悟歌曲深情的意境。在教师的引导和多媒体的辅助下,学生身临其境般的感悟到歌曲的意境,自然的用宁静、轻柔、深情的情绪表现歌曲,提高了演唱效果。五、总结延伸。师:除了给妈妈唱摇篮曲,我们还应该为妈妈做些什么,来回报感恩我们的妈妈。生:自己的事情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