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种群的特征测控导航表知识点题号及难易度1.种群及种群的特征1,2,3,7,8(中),92.种群密度的调查4,5,6,10(中)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D)①内蒙古草原上全部的牛是一个种群②池塘中所有的鱼是一个种群③稻田中所有的三化螟是一个种群④种群密度的决定因素是年龄组成,性别比例⑤种群密度的大小主要决定于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A.①③⑤B.②④C.②④⑤D.③⑤解析:内蒙古草原上的全部牛不一定是同一物种的牛,池塘中所有的鱼也不一定是同一物种;种群密度的决定因素是出生率、死亡率和迁入率、迁出率。2.下列因素中一般不会对种群密度产生较大影响的是(D)A.年龄组成B.出生率和死亡率C.部分雌性羊死亡D.部分雄性海豚死亡解析:影响种群密度的因素有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在性别比例中,对哺乳动物来说,雌性个体的数量变动对种群的影响较大。因为一个雄性个体可以和多个雌性个体交配,所以雄性个体数量的变动对种群的影响较小。3.新中国成立以后的一段时间,我国人口数量大幅度上升,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C)A.性别比例失调B.计划生育C.出生率大于死亡率D.迁入率大于迁出率解析: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导致人口大幅上涨。4.海洋渔业生产中,合理使用网眼尺寸较大的网具进行捕捞,有利于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下列不正确的解释是(D)A.更多幼小的个体逃脱,得到生长和繁殖的机会B.减少捕捞强度,保持足够的种群基数C.维持良好的年龄结构,有利于种群数量的恢复D.改变性别比例,提高种群出生率解析:用网眼尺寸较大的网具捕捞,使更多的幼体能够逃脱,得到生长和繁殖的机会。这样既能保持足够的种群基数,又能维持增长型的年龄结构,有利于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但网眼的大小并不能改变性别比例。5.在一片约33公顷(hm2)的林地内,调查者第一次捕获了25只大山雀,各用一个较重的铁环套在了大山雀的腿上作为标记,然后全部放掉。第二次捕获了33只大山雀,其中有5只是有标记的。据此推算,该林地中大山雀的种群密度(只/hm2)约为(C)A.略大于165B.略小于165C.略大于5D.略小于5解析:设种群数量为x,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则可知:25/x=5/33可以计算出x=165。种群密度:165/33=5(只/hm2)。结合题干信息:标志物是一个较重的铁环,标记后会限制动物的正常活动,被捕获的几率会增加,因此算出的值比真实值偏小了,真实值要大于计算结果。故种群密度略大于5。6.下列有关调查动物种群密度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C)A.草地中跳蝻的种群密度一般采用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B.对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最好采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C.运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时,个体被捕捉的概率应相等,而与年龄和性别无关D.对农作物上的蚜虫、植物叶片上的昆虫卵常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解析:由于跳蝻、农作物上的蚜虫、植物叶片上的昆虫卵等活动能力较弱或不活动,所以适用样方法进行调查;对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个体调查种群密度时适用标志重捕法,标记的个体和未标记的个体被捕捉的概率是相等的。7.图甲为某地一个生物种群的年龄组成曲线图。如果有一外来物种入侵,并以该种群的幼体为食,这将使该种群的年龄组成发生变化。则这种变化为图乙中的(A)解析:由于入侵的物种以该种群的幼体为食,所以该种群中幼体所占比例减小。8.下图示种群年龄组成的三种类型,解读此图可获得的信息是(A)①a、b、c可分别表示同一物种的三个不同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②三个种群中处于繁殖期的个体数大小关系是a>b>c③三个种群的出生率大小关系是a>b>c④三个种群的迁入率与迁出率大小关系是a>b>cA.①③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解析:分析题图可获得的信息是a是增长型、b是稳定型、c是衰退型,由此可推知三个种群的出生率大小关系是a>b>c,但由于3个种群的个体数量可能不同,所以三个种群中处于繁殖期的个体数大小关系是a>b>c就不成立;据年龄组成的模式图无法判断迁入率与迁出率的大小,②④错误。二、非选择题9.下图表示种群年龄组成的不同类型,请据图回答:(1)种群的年龄组成是指。(2)图1中甲表示,甲型种群密度的发展趋势是;乙表示稳定型,乙型的年龄结构特征是,其种群密度的发展趋势是;丙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