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讲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一、从金田起义建国到定都天京1.兴起(1)1851年1月,洪秀全集合拜上帝教群众,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起义,建号,起义军称“太平军”。(2)洪秀全称“”。他指挥太平军攻克永安,整顿建制,分封诸王,初步建立政权。太平天国天王2.发展(1)1852年春,太平军从突围北上,连战连捷。各地反清势力闻风响应,太平军迅速壮大。(2)1853年太平军攻克南京,改南京为天京,定为,与清廷对峙。3.全盛(1)太平军北伐西征并举。北伐军一直打到,震动京师。北伐为西征创造了有利条件。(2)通过西征,太平军夺取了清朝半壁江山,太平天国进入时期。永安天津郊区全盛国都二、《天朝田亩制度》的颁布1.目的: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2.内容:土地平均分配;产品归国库。3.评价:是太平天国的建国纲领;反映了农民要求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体现的思想,严重脱离实际,根本无法实现。绝对平均主义三、天国悲剧1.天京内讧(1)原因:定都天京后,领导者进取心衰退,腐朽思想滋长,领导集团内部矛盾尖锐。(2)影响:太平天国由盛转衰。2.《资政新篇》(1)提出:1859年,太平天国颁布由洪仁玕提出的、建设国家的新方案——《资政新篇》。(2)内容:向西方学习,以法治国,官吏由公众选举;发展工商业,奖励技术发明;开设等。(3)评价:《资政新篇》是先进的中国人首次提出的在中国的设想,但迫于当时形势,未能实行。改革内政新式学堂发展资本主义3.后期防御:破江北大营→三河镇大捷→破江南大营→东征→安庆保卫战。4.运动失败:1864年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失败。[轻巧识记]太平天国运动(1)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金田起义揭开序幕——永安建制初建政权——定都天京政权对峙——北伐西征军事全盛——天京变乱由盛转衰——重建核心忠英干王——天京陷落运动失败(2)——太平天国的纲领:前期《天朝田亩制度》建国——纲领,后期《资政新篇》(治国方案)改革内政、建设国家的新方案,二者都没实行。根本原因:前者具有落后性和空想性,后者无社会基础。[理解掌握]太平天国运动新的时代特点(1)时代背景:太平天国运动发生的原因除了阶级矛盾激化外,还受到外国侵略的影响。(2)发动的方式:太平天国利用的是外来的宗教。(3)运动的新特点①农民阶级在反封建的同时又担负起了反侵略的任务。②太平天国的领袖主张同外国自由通商,还第一个提出——了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资政新篇》。③太平天国运动发生在新旧交替的时代,时代赋予它反侵略的新内容和新意义,也显示出农民起义的局限性。1.(2008年高考全国卷Ⅱ)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近代化产生了一定影响,这主要表现在它()A.否定了封建土地所有制B.动摇了清朝的统治基础C.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D.实施了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近代化”的含义,同时要注意关键词“影响”,注意D项“实施了”表述有误。【答案】B2.(2009年天星网试题调研)太平天国运动中的一首歌谣:“天父杀天兄,终归一场空,打起包裹回家去,还是当长工。”此歌谣反映出()A.清军向太平军反扑B.天京变乱造成悲剧C.太平天国北伐失败D.天京陷落【解析】本题为材料式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依据材料再现史实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天父”“天兄”都是对太平天国领导人的称呼,“天父杀天兄”反映了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内部的变乱,因而可以判断为“天京变乱”。农民阶级由于自身的局限性无法形成统一的、坚强的革命领导核心,无法保持内部的团结,因而单纯的农民战争不能引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答案】B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一、武昌起义1.背景(1)经济:清政府的“新政”和“”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2)阶级:革命知识分子队伍不断壮大,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