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要览考纲导航热点链接两次鸦片战争及新思想的萌发①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和世界;②英国走私鸦片和中国的禁烟运动;③鸦片战争的过程;④《南京条约》及其附件《望厦条约》和《黄埔条约》;⑤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⑥英法发动侵略战争;⑦《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⑧俄国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⑩新思想的萌发①以鸦片走私、禁烟运动为背景材料,考查当今世界的反毒品斗争;②比较两次鸦片战争,说明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③闭关落后就要被动挨打,对我们今天的改革开放是一个重要启示太平天国运动①金田起义和定都天京;②《天朝田亩制度》;③北伐和西征;④《资政新篇》;⑤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合理解决三农问题,创造和谐社会,对中国的稳定和发展有重要意义第12讲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一、背景•1.清朝: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军备废弛;对外。•2.欧美:资本主义的发展,疯狂对外扩张,夺取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闭关锁国•3.禁烟运动•(1)英国向中国输入鸦片:①目的:掠夺中国的白银,扭转对华。②危害:中国白银大量外流,严重危害了清政府的统治。•(2)林则徐的禁烟措施:林则徐在两广总督的支持下,整顿海防,缉拿烟贩,收缴鸦片。•(3)虎门销烟: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决心。贸易逆差邓廷桢•二、经过•1.开始:1840年6月,英军封锁,鸦片战争开始。英军沿海北上,清政府改派琦善为钦差大臣赴广东同英军谈判。•2.扩大:1841年初,英军扩大侵华战争,侵占了香港岛,又攻占了东南沿海的一些城市。广州的人民进行了英勇反抗。•3.结束:1842年8月,英舰到达南京江面,清政府屈服求和,战争结束。珠江口三元里下关•三、结果•1.《南京条约》•(1)割香港岛给英国。•(2)赔款2100万银元。•(3)开放、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4)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关税税率,中国须同英国商定。广州•2.《南京条约》的附件:1843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和《》,从中“”“”取得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房屋和永久居住的特权。•3.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1)1844年签订的《望厦条约》规定,美国兵船可任意“到中国各通商港口”“;美国人有权在通商口岸”开设医院,建立教堂。•(2)《黄埔条约》规定,允许法国天主教在通商口岸自由传教,建立坟地,清朝地方政府要负责保护。虎门条约巡查贸易•四、影响•1.社会性质的变化:鸦片战争前,中国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社会矛盾的变化: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开始转变为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3.革命任务的变化:鸦片战争后,中国人民肩负起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反对本国封建统治的双重革命任务。中国从此进入时期,中国近代史由此开端。外国资本主义旧民主主义革命•[分析比较]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英国国别类别中国英国时间19世纪上半期19世纪上半期地理位置亚洲东部欧洲西部社会形态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基础自给自足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完成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军事力量装备陈旧、纪律败坏船坚炮利,战斗力强对外政策闭关自守殖民扩张中英贸易由出超到入超由入超到出超综合实力日趋衰落世界强国•[理解掌握]鸦片战争爆发后,中国各派政治力量的态度•1.以林则徐等为代表的抵抗派,英勇抵抗英军的侵略,涌现出邓廷桢、关天培等众多的英勇抗敌的民族英雄。•2.清朝的最高统治者道光皇帝面对侵略,态度摇摆不定,压制抵抗派,组织抵抗不力,最终向侵略者屈服,停战求和。•3.琦善等妥协派向侵略者摇尾乞怜,答应侵略者革职查办林则徐等条件,对侵略者妥协退让。•4.广大人民群众自发地抗击英军的侵略,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就是杰出的代表,它充分显示了中国人民伟大的反侵略精神。•1.(2009年北京市海淀区高三期末练习)“以中国有用之财,填海外无穷之壑,易此害人之物,渐成病国之忧”。依据材料判断,禁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