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讲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极化趋势•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一、背景——从盟友到对手•1.二战后期建立的体系,奠定了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框架。•2.二战极大地改变了世界主要国家政治力量的对比。•3.二战后,苏联实力不断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影响日益增大,引起了西方国家,特别是的敌视。•4.美苏两国在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日益加剧。•5.1946年丘吉尔的“”发出“冷战”的信号。雅尔塔美国社会制度铁幕演说•二、过程——美苏“冷战”•1.美国推行“冷战”政策•(1)“冷战”的含义:二战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的除之外的一切敌对行动。•(2)表现:政治上提出杜鲁门主义。经济上实施计划。军事上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2.苏联应对•(1)经济上:成立。•(2)军事上:成立。•3.结果:美苏两极格局形成。武装进攻马歇尔经济互助委员会华沙条约组织•三、“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1.两德成立:1949年,德国西部和东部分别在美国和苏联的支持下,先后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德国分裂。•2.朝鲜分裂:1945年日本投降后,美、苏分区占领朝鲜半岛的南部和北部。后来,在朝鲜半岛南部和北部分别建立了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3.越南战争:1961年,美国发动越南战争。在越南军民的英勇抗击下,美军被迫于1973年撤出越南。大韩民国•4.古巴导弹危机•(1)起因:1962年,向古巴运送导弹,准备在古巴建立导弹发射基地。•(2)危机:美国武装封锁古巴,战争一独触即发。•(3)结果:苏联从古巴撤走导弹,危机结束。苏联•[归纳总结]两极格局的形成美国苏联“杜鲁门主义”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马歇尔计划”经互会扶植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扶植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华沙条约组织两大军事集团对峙局面出现,两极对峙格局正式形成在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领域互相攻击•[分析比较]马歇尔计划与杜鲁门主义的联系与区别联系(1)都是美国“冷战”政策的组成部分(2)实质都是为了遏制苏联等社会主义力量,稳定资本主义,确立美国的霸权地位区别(1)杜鲁门主义表现为公开赤裸裸的反共反苏,是美国“冷战”的宣言书,是美国争夺世界霸权的宣言书,标志着美国的政策由局部扩张转向全球扩张(2)马歇尔计划则采用隐蔽的经济手段稳定资本主义制度,控制欧洲,联合西欧各国共同反苏反共•1.(2008年高考江苏卷)二战后,德国和朝鲜形成分裂局面的相同原因是()•A.国内民族矛盾的激化•B.美国和苏联的相互对抗•C.世界多极化趋势的演变•D.美国马歇尔计划的推行•【解析】二战后,美国和苏联相互对抗,导致德国和朝鲜的分裂。A项叙述不符合题意,C项本身就错误,D项是美国对欧洲的经济援助。•【答案】B•2.1949年初,苏联外交部长莫洛托夫在联合国大会上“发表声明:美国现在正以经济方式向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渗透,因此,我们不得不采取必要的措施对其回击,”以巩固我们的社会主义阵营。为此,苏联和东欧国家采取的相应措施是()•A.成立共产党情报局B.成立经互会•C.成立华约组织D.支持民主德国成立•【解析】解题时注意题干中“美国现在正以经济方式向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渗透”的关键信息,分析与经济相关的选项。•【答案】B•简述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一、走向联合的欧洲•1.背景•(1)二战使丧失了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优势地位。•(2)二战后西欧国家间的联系日益密切。•(3)抗衡的需要。西欧美苏•2.过程•(1)1951年,法、意、荷、比、卢、联邦德国签订了《》,决定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2)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成立。•(3)1967年,欧洲共同体建立。•3.影响•(1)欧洲经济实力大大增强。•(2)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西欧国家开始摆脱美国的控制,推行的外交政策。巴黎条约独立自主•二、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1.原因:经济的发展和实力的增强。•(1)二战后,日本推行改革,进一步消除生产关系中的封建落后因素,为日本经济恢复和发展奠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