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讲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和开创外交新局面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一、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1.背景:二战后,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和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之间激烈斗争。2.内容(1)“另起炉灶”:不承认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另行建立新的平等外交关系。(2)“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清除在中国残余势力,取缔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建立的外交关系。国民政府帝国主义平等互利(3)“一边倒”:新中国坚定地站在阵营一边。3.成就:同等17个国家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社会主义苏联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1.原因:同邻近国家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2.经过(1)1953年,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2)1954年,中、印、缅一致同意将作为指导双方关系的基本原则。3.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4.意义: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本准则三、步入世界外交舞台1.日内瓦会议(1)目的: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2)结果:达成《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3)影响: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2.万隆会议(1)内容:讨论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等问题。(2)影响:周恩来提出“”的方针,促使大会取得圆满成功,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日内瓦公约求同存异[轻巧识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1)新中国的建立,奠定了实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方针的基础。(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对当时和以后的国际关系产生了深远影响。(3)新中国初期,中国政府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分析比较]建国初期“三大外交方针”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比较项三大外交方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内容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目的以维护独立和主权为主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特点以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划分阵营超越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别,具有包容性和开放性影响巩固了新中国的独立逐渐得到国际社会认可,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地位是建国初期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具体表现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1.(2009年高考名校联考信息优化卷)结合下图,回顾历史,最值得中俄两国人民珍惜和弘扬的历史阶段是()A.19世纪末期B.20世纪初期C.20世纪50年代D.20世纪60、70年代【解析】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中苏关系友好。最值得中俄两国人民珍惜和弘扬的历史阶段是20世纪50年代。【答案】C2.(2010年深圳市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下列有关新中国外交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一边倒”的政策打破了西方国家孤立新中国的企图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C.新中国以安理会五个成员国之一的身份参加了日内瓦会议D.周恩来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了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解析】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在1971年。1954年,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日内瓦会议。【答案】C(1)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2)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3)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为例,认识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所做出的努力。一、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恢复:1971年,第26届联大恢复新中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并将国民党集团的代表从联合国驱逐出去。2.影响:这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二、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1.中美关系(1)背景:20世纪70年代初,改善中美关系成为两国的共同要求。(2)经过:1971年,基辛格秘密访问中国;1972年,尼克松访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