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1.两对相对性状由基因控制,且基因分别位于上。2.F1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与上的自由组合同时发生,不分先后。两对等位两对等位两对同源染色体减数分裂非同源染色体非等位基因3.F1配子中有种组合方式,产生种基因型,种表现型。4.F2表现型中,有种亲本类型,种重组类型,其中双显性个体占,单显性个体(有两种表现型∶黄皱、绿圆)各占,双隐性个体占,它们之间的数量比为。1694229/163/161/169∶3∶3∶11.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分析PYYRR(黄圆)×yyrr(绿皱)↓F1YyRr(黄圆)↓→F21YY(黄)2Yy(黄)1yy(绿)1RR(圆)2Rr(圆)(黄圆)(绿圆)1rr(皱)1YYrr2Yyrr(黄皱)1yyrr(绿皱)1YYRR2YyRR2YYRr4YyRr1yyRR2yyRr2.相关结论:F2共有16种组合方式,9种基因型,4种表现型1表现型2基因型特别提醒:①F2中亲本类型指实验所用的纯合显性和纯合隐性亲本即黄圆和绿皱,重组类型是指黄皱、绿圆。②若亲本是黄皱(YYrr)和绿圆(yyRR),则F2中重组类型为绿皱(yyrr)和黄圆(Y_R_),所占比例为1/16+9/16=10/16;亲本类型为黄皱(Y_rr)和绿圆(yyR_),所占比例为3/16+3/16=6/16。1.紫种皮、厚壳与红种皮、薄壳的花生自交,F1全是紫种皮、厚壳花生。F1自交,F2中杂合的紫种皮、薄壳花生有3966株。由此可知,F2中纯合的红种皮、厚壳花生约为()A.1322株B.1983株C.3966株D.7932株解析:亲代中紫种皮、厚壳与红种皮、薄壳的花生的基因型分别是AABB、aabb,F1代中紫种皮、厚壳花生的基因型是AaBb,则F2中杂合的紫种皮、薄壳花生的基因型为Aabb,其所占比例为2/16;F2中纯合的红种皮、厚壳花生的基因型为aaBB,其所占比例为1/16。由两者的比例关系可计算得F2中纯合的红种皮、厚壳花生约为3966×1/2=1983株。答案:B2.已知玉米子粒黄色对红色为显性,非甜对甜为显性。纯合的黄色非甜玉米与红色甜玉米自交得到F1,F1自交或测交,下列预期结果不正确的是()A.自交结果中黄色非甜与红色甜比例9∶1B.自交结果中黄色与红色比例3∶1,非甜与甜比例3∶1C.测交结果中红色甜∶黄色非甜∶红色非甜∶黄色甜比例9∶3∶1∶1D.测交结果为红色与黄色比例1∶1,甜与非甜比例1∶1解析: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不考虑连锁互换)。显性纯合体与双隐性纯合体自交得F1,其基因型是AaBb。让F1自交,F2有16种组合方式,9种基因型,4种表现型,双显性性状和双隐性性状分别占9/16和1/16,就一对相对性状来看,显性∶隐性=3∶1;让F1测交,后代有4种基因型、4种表现型,表现型比例为1∶1∶1∶1,就一对相对性状来看,显性∶隐性=1∶1。答案:C3.按自由组合规律遗传的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纯合子自交,F2中出现的性状重组类型的个体占总数的()A.3/8B.3/8或5/8C.5/8D.1/16解析:若亲本为双显性和双隐性,则F2中重组类型所占比例为3/8。若亲本为单显性(YYrr和yyRR),则F2中重组类型所占比例为5/8。答案:B1.测交验证(1)实验目的:测定F1的基因型及产生配子的种类和比例。(2)测交过程的遗传图解(3)实验结果及结论方式正交反交亲本组合F1黄圆(♀)×绿皱()绿皱(♀)×F1黄圆()表现型(粒数)黄圆黄皱绿圆绿皱31272626黄圆黄皱绿圆绿皱24222526论证依据F1产生4种数目相等的雌配子F1产生4种数目相等的雄配子实验结论F1减数分裂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之间的分离或重组互不干扰与预期相符,证明了:①F1是杂合体,基因型为YyRr;②F1产生了YR、Yr、yR、yr四种类型且比例相等的配子;③F1在形成配子时,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2.自由组合规律(1)适用范围:两对(或更多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或更多对)同源染色体上。提醒减数分裂时自由组合的是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如右图A),而不是所有的非等位基因。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如右图B),则不遵循自由组合规律。(2)实质: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②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3)细胞学基础: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4)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