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古代印度知识要点一、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1.自然环境2.文明历程3.阿拉伯数字二、森严的种姓制度三、释迦牟尼创立佛教练习题1.据报道,某国东部一名属贱民阶层的15岁少年,因自家山羊误入高一等级种姓农民的稻田而被烧死。根据所学知识推断,文中某国是()A.古希腊B.古埃及C.古印度D.古中国C2.“种姓”的国度指的是()A.古埃及B.古巴比伦C.古印度D.古希腊C3.“首陀罗的职责只有一个,那就是顺从地服务于其他三个种姓。”材料反映的是()A.古代埃及奴隶制度B.古代印度种姓制度C.《汉谟拉比法典》D.西欧封建等级制度B4.古代人类创造了先进的文明成就,下类对世界各国的文明成就叙述正确的是()A.古代埃及劳动人民建造了金字塔,作为古代埃及国王法老的宫殿B.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制定了汉谟拉比法典,它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该法典维护地主阶级的利益C.古印度种姓制度、西周的分封制两种制度都出现于奴隶社会时期,两者均等级森严,界限严格D.经梭伦改革后,雅典的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C5.在古代印度的等级制度中,属于统治阶级的是()①婆罗门②刹帝利③吠舍④首陀罗A.①②B.③④C.②③D.②④A6.印度的男女青年纵使青梅竹马,相互爱慕,但如果双方等级不同,最终也不成眷属,造成这种悲剧的根源是历史上印度实行()A.《汉谟拉比法典》B.种姓制度C.人权未普及D.佛教的规定B7.阿育王在印度家喻户晓,他在位时,孔雀王朝成为印度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王国。按照古代印度种姓制度的划分,阿育王应属于哪个等级()A.婆罗门B.刹帝利C.首陀罗D.吠舍B8.有一则笑话说,一个婆罗门贵族因为没有带水罐,又不愿降低身份去使用随从吠舍和首陀罗们的水罐,最后竟然活活渴死了。上述故事最有可能发生在()A.古印度B.古埃及C.古巴比伦D.中国A9.九(1)班的元旦节目是有关印度种姓制度的课本剧。其中不符合史实的场景是()A.刹帝利对婆罗门毕恭毕敬B.婆罗门主持祭祀活动C.首陀罗担任官吏在巡视D.吠舍在农田里劳动C10.公元前6世纪,印度种姓制度引起人们的强烈不满.社会矛盾尖锐。在这种情况下,释迦族王子释迦牟尼苦行修道,7年后,终于悟道成佛,创立了()A.道教B.佛教C.基督教D.伊斯兰教B11.小说及电视剧《西游记》中描述的“如来佛”这一角色,其原型来自于历史人物()A.乔达摩·悉达多B.耶稣C.真主安拉D.宙斯神A12.舞蹈《千手观音》曾获得CCTV春节联欢晚会节目评比一等奖和特别大奖。“观音”“众生平等”“功德无量”的词汇跟哪个宗教有关?()A.基督教B.伊斯兰教C.道教D.佛教D13.宗教的形成和传播对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古印度诞生的宗教是()A.佛教B.印度教C.伊斯兰教D.基督教A14.中国俗语“无事不登三宝殿”比喻没有事不会登门造访,只要登门,必是有事相求,其本意指佛教寺庙中有礼拜、供奉等法事,无事不得随便在此走动吵嚷。“三宝殿”里供奉的可能是()A.释迦牟尼B.孔子C.耶稣D.“真主”阿拉A15.下列对佛教的诞生的相关介绍错误的一项是()A.诞生于公元前6世纪B.诞生于古代印度C.创始人为释迦牟尼D.要求人们修行以得道成仙D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序言:要让正义之光照耀大地,消灭一切罪与恶,使强者不能压迫弱者。正文:第15至20条:奴隶属于奴隶主,逃亡奴隶必须交还原主,藏匿者死罪。第203条、第205条:贵族打了贵族,罚银处置;奴隶打了奴隶主,割去耳朵。第247条:如果弄瞎了奴隶的眼睛,就与弄瞎牛的眼睛同罪。结束:(如果后人篡改法律)他的城市将毁灭,人民将离散,王国将更改,他的名字将永远被人遗忘。材料三杀害婆罗门者应损毁自己,并三次投入火中。杀一个刹帝利,(应立誓守戒)六年,并交出1000头母牛和1头公牛。杀一个吠舍,(应同样立誓守戒)三年,并交出100头母牛和1头公牛。杀一个首陀罗,(应同样立誓守戒)一年,并交出10头母牛和1头公牛。请回答:(1)材料一代表的是哪一流域的哪一文明宝贵遗产?尼罗河流域;古代埃及文明。(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一国家的哪一部法典?根据材料二判断颁布这部法典的目的是什么?古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