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金相组织照片VIP免费

金相组织照片_第1页
1/29
金相组织照片_第2页
2/29
金相组织照片_第3页
3/29
1:铁素体+颗粒状渗碳体3%硝酸酒精浸蚀(制样质量较差,凑和着看)35钢(C0.35%-Mn0.8%)盘条;球化退火2:珠光体+网状渗碳体;3%硝酸酒精浸蚀82B(C0.82%-Mn0.8%-Cr0.2%)盘条心部偏析;热轧态3:珠光体+铁素体;3%硝酸酒精浸蚀35CrMo(C0.35%-Cr0.9%-Mo0.2%)盘条;热轧态4:铁素体+粒状贝氏体;3%硝酸酒精浸蚀低碳微合金板(C0.06%-Nb、Mo、V微量);热轧态5:板条贝氏体铁素体+粒状贝氏体;3%硝酸酒精浸蚀低碳微合金板(C0.04%-Mo、Nb、V、Ni、Cu微量);热轧态板条贝氏体铁素体低碳钢(含碳量小于0.15%)典型的贝氏体组织,由带有高位错密度的板条铁素体晶体组成,若干铁素体板条平行排列构成板条束,一个奥氏体晶粒可形成很多板条束,板条界为小角度晶界,板条束界面则为大角度晶界,鉴于其板条的特征,故称板条铁素体。板条间可能有条状分布的MA岛。板条F的鉴别要依靠TEM,由于低角度晶界难以显示,光镜下板条F束常成为无特征的F晶粒。然而,经适当的深侵蚀,在光镜下仍能观察到依稀可见的板条轮廓,在扫描电镜下它的特征更为清晰。特别是当板条间有MA小岛分布时,平行排列的板条F特征显示得更为清晰可靠,所以,根据经验在光镜下鉴别针状F是可能的。粒状贝氏体与板条贝氏体铁素体相比形成温度稍高,组织形态稍有不同。相同的是基体上都带有板条的轮廓,说明铁素体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依靠切变机制,此外都有弥散的岛状组织分布于铁素体基体上。不同的是,粒状贝氏体中小岛更接近于粒状或等轴形状。6:球铁金相图片,pixelink130万像素数字摄像头拍摄7:100倍基体组织8:球铁马氏体9:磷共晶(一元)C介绍10:成分:3C+15Cr+2Mo腐蚀剂:4%HNO3已乙醇11:成分:3C+15Cr+2Mo腐蚀剂:4%HNO3已乙醇12:成分同上.热处理:淬火+低温回火;金相组织:碳化物+马氏体腐蚀剂:4%硝酸酒精溶液放大:X60013:09MnNiD:C~0.12%+Mn1.2~1.6%+Ni0.3~0.8%热处理状态:调质腐蚀剂:4%硝酸酒精溶液金相组织:铁素体+回火索氏体放大:X40014:ZL104合金金相组织(400倍),HNO3/HCl/HF混合酸腐蚀颗粒为变质剂15:TC4与TA1钎焊组织组织:TC4为α+β相,TA1为α相,焊缝为魏氏组织16:用蔡司的显微镜拍摄的,摄象头也是德国的17:Fe-18Ni-5Mn4%硝酸酒精组织:奥氏体孪晶18:大断面工件淬火+低温回火,距表面分别为5mm,10mm,15mm的金相组织,只知道15mm中有下贝氏体,5mm和10mm的组织不太清楚,高人指教...19:80Si(1.95%)WMo,淬回火,4%HNO3乙醇腐蚀。金相组织:下贝氏体+马氏体+少量残奥,放大150020:材料名称:T12钢,处理条件:加热1100度1小时水冷,腐蚀剂:3%酒精溶液,显微组织:粗大马氏体21:材料名称:T12钢,处理条件:加热1100度1小时水冷,腐蚀剂:3%酒精溶液,显微组织:粗大马氏体4%硝酸酒精腐蚀,国产130万象素数字摄像机低象素拍摄22:成分Ni63Co5.25Mo4.15W5.15显微组织为Y基体+Y‘相+碳化物,固溶+时效,材料成份是属国家机密。腐蚀液:HF:HNO3:甘油=1:2:323:无铅BGA焊球,主要成分:锡、银(约3%),200X,显微镜:蔡司Am1。[IMG]e:/Ball8(BySilica)-200x.JPG[/IMG]EditedbyEricXU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金相组织照片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