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新教材体系及高三教材分析一、高中教材体系贯穿新教材知识体系的主线是物质结构及化学反应和能量。从总体情况来看,第一册和第二册(必+选)的内容安排体现了经典的化学学科知识体系:无机物在前,以化学反应、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等理论作为框架;有机物在后,以官能团为框架。其中理论知识和元素化合物穿插编排,化学计算与有关理论和元素化合物知识密切配合。第三册的内容采取了单元的结构体系,在前两册的基础上,以单元的形式介绍一些难度较大的、结构相对独立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具体安排如下:第一册第二册(Ⅱ)第Ⅲ册绪言化学—人类进步的关键第一章化学反应及能量变化(3)二碱金属(3)三物质的量(3)四卤素(3)五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5六硫和硫化物环保(4)七硅和硅酸盐工业(3)第一章氮族元素(5)第二章化学平衡(4)第三章电离平衡(4)四几种重要金属4)五烃(6)六烃衍(6)七糖脂蛋白质(4)八合成材料(3)第一单元晶体的类型与性质(2)二胶体的性质及应用(2)三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5)四电解原理及应用(2)五硫酸工业(2)六化学实验方案设计(3)七物质的检验(3)注:括号内的数字为该章教材的节数二、关于高三教材1、高三内容的教学,按照大纲的课程安排,共计78课时。其中新课内容约40课时就能完成,其余时间供复习和机动使用。2、高三教材分成三个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为前三个单元,以理论知识为主,内容侧重在与物质结构、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分散系(主要是胶体)等相应的理论知识,第二部分是第四、五单元,侧重知识的应用,除一些基础理论知识外,主要涉及化学工业生产知识;第三部分是后两个单元,以实验为中心,主要侧重实验方案的设计、物质的检验等涉及思路、方法的知识。3、关于各单元内容的简介: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单元第一单元离子晶体(以NaCl为例)原子晶体(以金刚石、SiO为例)分子晶体(以干冰为例)金属晶体各类晶体的模型(微粒和微粒间的相互作用)和性质的一般特点晶体的类型与物质熔点、硬度、溶解性、导电性等的关系BBC第二单元胶体的重要性质胶体的应用BB第三单元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意义及计算燃烧热和中和热使用石油的利弊与新能源开发离子反应的本质由离子反应的本质进一步探讨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氧化还原反应配平的原理重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DDCACCCD第四单元电解原理(以电解氯化铜溶液为例)氯碱工业反应原理以氯碱工业为基础的化工生产简介铜的电解精炼镀铜CBABB第五单元化学反应原理的确定原料与能源的合理利用“三废”处理与环境保护副产品的综合利用综合经济效益的讨论(原料、水、动力、运输、环境保护,以及市场需求和发展前景等)BAAAA第六单元化学实验方案设计的基本要求性质实验方案的设计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物质检验实验方案的设计BBBB4、内容特点从上表内容看,高三化学的内容,大部分与高一、高二的知识密切相关。从学科知识的角度上看,多为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拓宽加深化以及需对知识进行应用的内容,如晶体的结构和类型、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硫酸工业等;另外为一些在启发学生思维、训练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和提高学生素质和能力方面的内容,如实验方案的设计和有关化学工业生产的一些知识。在具体内容的选择上,根据大纲的要求,充分考虑了高一、高二已有的知识基础,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在介绍新知识的同时,对所学过的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5、各单元内容的取材与编排第一单元两节内容:第一节为离子晶体、分子晶体和原子晶体;第二节为金属晶体。这部分内容与高一物质结构、化学键等内容有密切联系。教材以学生较为熟悉的NaCl,金刚石与二氧化硅、二氧化碳为例介绍三种晶体的结构模型,再穿插讨论、对比、归纳等形式,推断出或归纳出晶体的性质等。第二单元分两节内容、胶体、胶体的性质与应用。这部分内容对学生而言是陌生的,它所研究的不是茉种物质所特有的性质,而且研究某种物质在某种存在形式时所表现出的性质。教材从自然现象入手,通过实验、对比等方式,通俗地介绍胶体的概念与性质。在教给学生新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对事物和现象进行观察、对比、分析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