蝗灾、鼠害与生物入侵(答题时间:15分钟)读“中国虫神庙分布图”,据此完成1~3题。1.中国蝗虫灾害严重的地区主要集中在()A.南方湿润地区B.北方半湿润、半干旱地区C.东北湿润、半湿润区D.青藏干旱、半干旱区2.根据以上结论,该区蝗灾集中的原因是()①降水多,有利于蝗虫繁殖②降水少,地表干旱,可使土壤中虫卵存活率提高③植被覆盖率高,为蝗虫提供充足的食物④生态环境脆弱,蝗虫缺乏天敌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3.下列治理蝗灾措施可行,且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是()①完善蝗虫预测、监控机制,使用化学药剂②植树造林,改善生态条件③兴修水利,扩大灌区面积,增加土壤水分④调整作物种植制度,增加水稻播种面积A.②③B.③④C.①④D.②④4.鼠害对中国农业生产已造成很大威胁,我们应加强灭鼠保粮工作,下列措施中最科学的是()A.加大毒鼠强的投放力度B.人人参与,捕捉老鼠C.将地面硬化,让其无藏身之地D.生态灭鼠,保护和饲养老鼠的天敌5.(湖北省八市联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每年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2012年它的主题是“外来入侵物种”。外来入侵物种是指被引入或散布到其原有生活区域之外并威胁到生物多样性的物种。国际社会把栖息地丧失、外来物种入侵、传统化学污染和气候变化列为当今全球四大环境问题。材料二1979年,第一批美国白蛾由朝鲜传入中国东北,所到之处,枝枯叶落,如同经历一场“无烟的火灾”。2008年,它们从西北方向进入临沂市,随后开始了大规模的繁殖。(1)美国白蛾为什么会在中国经过短短两三年的时间形成危害?(2)如何防范外来物种入侵?我国黄淮海地区洪涝过后,水位降低,天气变干,出现大量适于某种害虫生活和繁殖的荒地、草滩,引发害虫灾害。据此回答6~8题。6.此害虫的习性是()A.群聚和群迁B.单独行动C.群聚和独迁D.既不群聚也不群迁7.材料中提到的“某种害虫”应为()A.老鼠B.蝗虫C.松毛虫D.黏虫8.此种害虫大量繁殖的自然因素是()A.农作物众多B.害虫天敌多C.气象条件有利D.人类防虫害意识差1.B2.B3.A解析:第1题,通过读图并与中国的干湿地区的分布范围进行对照即可得出结论。第2题,蝗虫繁殖需要干旱环境;生态脆弱区的蝗虫天敌虽少,但蝗虫的食物也相对较少,不利于蝗虫大规模聚集。第3题,喷洒化学药剂会污染环境、毒害蝗虫的天敌;蝗虫危害区大多数是半湿润和半干旱地区,不适合种植水稻。4.D解析:应该采取有利于生态保护的措施,A项会使鼠类抗药性增强,同时会杀灭其天敌;B项单靠人力捕捉远远不够;C项不利于生态保护。5.解析:(1)美国白蛾的繁殖能力强;中国缺少美国白蛾的天敌。(2)完善外来入侵物种立法,强化国家管理职能;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加强监管能力;加强物流监测;加强外来入侵生物预防和控制研究;加强科普教育,要提高公民防范意识。(任答三点即可)6.A7.B8.C解析:蝗灾的发生与旱涝关系十分密切。洪涝过后水位降低,退水区特别适宜蝗虫产卵,使得蝗虫数量激增。根据材料可以确定为蝗虫,蝗虫大量繁殖得益于有利的气象条件。蝗虫具有群聚和远距离迁飞的特点,所到之处对农田、草场和森林造成严重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