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一轮复习专题测试卷: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9高考一轮复习专题测试卷: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福建省南安市华侨中学林志胜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45分钟。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本卷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据世界气象组织的初步数据显示,2017年全球平均气温比1850年工业化前时期高出约1.1摄氏度。结合下图,回答1~2题。1.下列有关全球暖化的主要人为原因,叙述正确的是A.植被破坏,导致沙尘天气增多,大气逆辐射增强B.冰箱、空调使用时释放的氟氯烃化合物造成“臭氧空洞”,使紫外线增加C.毁林,以及矿物能源的大量燃烧,使大气中CO2量增多D.近现代地壳运动频繁,火山喷发导致大气中的热量剧增2.全球暖化会导致()A.大气中温室气体排放增多,浓度增加B.全球平均海平面升高,山地永久积雪下界上升C.全球平均降水量持续增加,地球淡水资源增加D.高纬地区降水增多,大陆冰川面积扩大1.C【命题意图】本题借助新闻报道考查全球变暖的原因,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解题思路】全球暖化的主要人为原因是大类大量燃烧矿物能源,大气中CO2量增多,以及毁林,使森林吸收CO2的能力减弱。2.B【命题意图】本题借助新闻报道考查全球变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考查考生调动和高考一轮复习专题测试卷: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2/9运用知识的能力。【解题思路】全球暖化会导致两极冰川融化,平均海平面升高,山地永久积雪融化,下界上升。兰州市区南北群山环抱,东西黄河穿城而过。读兰州市略图,回答3~4题。3.促使兰州市形成与发展的最主要的区位因素是A.矿产资源的开采B.政治经济的发展C.交通运输的发展D.地形和河流的分布4.兰州市城市拓展为A.条带状向东西方向延伸分布B.以同心圆的形状向周围延展C.以扇形的形状向一侧延展D.以组团形式呈分散状态向远郊发展3.D【命题意图】本题借助兰州市城市发展示意图考查城市区位选择,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解题思路】由题干可知,兰州市区南北群山环抱,东西黄河穿城而过。兰州市形成与发展受到地形和河流的影响。4.A【命题意图】本题借助兰州市城市发展示意图考查城市地域拓展,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解题思路】由图可知,兰州市沿着黄河谷地呈条带状向东西方向延伸分布。读图回答5~6题。5.图中四个聚落中,最有可能发展成为城市的是高考一轮复习专题测试卷: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3/9A.aB.bC.cD.d6.从河流对城址选择的关系看,上述城市位于A.两条大河的交汇处B.陆上交通线过河点位置C.河流水运的起点D.内河航线的终点5.A【命题意图】本题借助等高线地形图考查城市的形成和发展,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解题思路】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交通便利等是聚落形成与发展的有利条件。从图中可以看出,四地中a地位于河流交汇处,交通最便利,耕地最广阔,地形最开阔,最有可能发展成为城市。6.A【命题意图】本题借助等高线地形图考查河流对城址选择的关系,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解题思路】由上题分析可知,促使其形成城市的主要因素是河流交汇处、地形开阔。读我国实际蒸发量分布图(单位:mm),回答7~8题。7.①距海远,降水少②夏季气温高③植被覆盖率低A.②③B.①②C.①③D.②④8.A.水资源缺乏B.C.气温低D.地势起伏大7.C【命题意图】本题借助我国实际蒸发量分布图考查影响实际蒸发量的因素。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高考一轮复习专题测试卷: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4/9【解题思路】西北地区属于内陆地区,地表干旱,降水少,因此蒸发量少;此外,蒸发也跟植被覆盖率有关,我国西北地区植被少,蒸腾作用弱,蒸发量少。8.A【命题意图】本题我国实际蒸发量分布图考查区域农业生产的限制性条件。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解题思路】甲地区位于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水资源缺乏是该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限制性条件。读“某地区公路规划图”,回答9~10题。9.修建从B村到A村公路,方案②线路设计比较合理,原因是A.避开居民点,减小事故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