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高考地理复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1节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地球表面形态学案VIP免费

高考地理复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1节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地球表面形态学案_第1页
1/18
高考地理复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1节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地球表面形态学案_第2页
2/18
高考地理复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1节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地球表面形态学案_第3页
3/18
第1节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地球表面形态本节复习脉络:考点一|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对应学生用书第34页)[识记—基础梳理]1.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1)板块名称:地球表层的岩石圈并不是完整一块,而是被断裂带分割成六大板块,如图中A为亚欧板块、B为太平洋板块、C为印度洋板块、D为美洲板块、E为非洲板块、F为南极洲板块。此外,这六大板块之间还有若干小板块。(2)板块边界类型:图中M为消亡边界,N为生长边界。(3)板块运动对宏观地形的影响①图中a是两大陆板块互相挤压碰撞地带,形成了喜马拉雅山脉、青藏高原。②图中b、c是大陆板块与海洋板块挤压碰撞的地带,形成了深邃的海沟、山脉或岛弧。③图中d是陆地板块内部张裂地带,形成了东非裂谷带。2.内力作用(1)能源来源: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2)主要表现形式岩浆活动:形成火山堆、火山口等火山地貌地壳运动: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包括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地震:往往造成地壳断裂和错动(3)结果:总的趋势是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理解—要点突破]1.板块运动对宏观地形的影响板块相对移动而发生的彼此碰撞或张裂,形成了地球表面的基本地貌。如下表:板块运动张裂相撞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相互挤压碰撞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相互挤压碰撞对地球面貌的影响形成裂谷或海洋形成高峻山脉和巨大高原海沟、岛弧、海岸山脉举例东非大裂谷、红海、大西洋喜马拉雅山脉、青藏高原马里亚纳海沟、亚洲东部岛弧、美洲西岸山脉边界类型生长边界消亡边界图示2.板块构造学说的其他应用(1)利用边界类型可判断某海域或两大陆之间距离的变化趋势。如红海地处板块生长边界处,因此其面积将逐渐变大,而地中海地处板块消亡边界,因此其面积将逐渐变小,其两侧的非洲大陆和欧洲大陆之间距离将逐渐变小。(2)解释火山、地震分布的规律:板块构造学说认为,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而板块交界处地壳活动活跃,因此板块交界处多火山、地震活动。[特别提醒]澳大利亚、南亚、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斯里兰卡岛、塔斯马尼亚岛位于印度洋板块。冰岛——亚欧板块与美洲板块交界处——大西洋“S”形海岭上——生长边界。新西兰南、北二岛——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消亡边界。科迪勒拉山系:海岸山脉和落基山脉为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形成,安第斯山脉为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形成。3.其他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内力形式对地表形态的塑造变质作用岩石在一定温度、压力下发生变质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岩浆活动岩浆侵入岩石圈上部或喷出地表岩浆喷出地表经冷凝形成火山、熔岩高原等地震地表下岩层的断裂、错动,引起震动造成地壳的断裂和错动,引起海陆变迁和地势起伏[运用—考向通关]考向1板块运动对宏观地形的影响(2018·浙江嘉兴一中月考)某地理兴趣小组沿赤道一周进行虚拟地质考察后绘制了如下简图。读图完成1~2题。【导学号:92040024】1.板块①是()A.亚欧板块B.非洲板块C.太平洋板块D.南极洲板块2.②地形成的宏观地形是()A.海岭B.海沟—岛弧C.巨大的裂谷D.海沟—海岸山脉1.C2.D[第1题,赤道横穿的陆地有非洲、东南亚的岛屿、南美洲,由图可知,①区域赤道经过的陆地为东南亚的岛屿,排除B、D;且①板块沿赤道东部为生长边界,西部为消亡边界,所以①为太平洋板块,C正确;亚欧板块沿赤道东侧、西侧均为与板块碰撞的消亡边界,A错误。第2题,②区域赤道经过的陆地为南美洲,其东部安第斯山脉的成因是由于东侧美洲板块与西侧南极洲板块相碰,大陆板块碰撞隆起形成高大山脉,大洋板块俯冲到大陆板块底部形成很深的海沟,所以②地形成的宏观地形为海沟-海岸山脉,D正确。][解题技巧]板块分布示意图的判读技巧“两看”:一看板块名称、范围及相对位置(注意与经纬度相结合);二看板块边界类型、受力方向及附近宏观地形(如地中海、红海、新西兰南北二岛、冰岛等)。“两关注”:美洲板块西侧的板块名称;印度半岛、阿拉伯半岛、中南半岛所在的板块。考向2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3.下图为我国北方某区域地貌景观和地质剖面示意图。图中Ⅰ、Ⅱ、Ⅲ、Ⅳ处主要由内力作用形成的是()A.Ⅰ、ⅡB.Ⅲ、ⅣC.Ⅰ、ⅢD.Ⅱ...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高考地理复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1节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地球表面形态学案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