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授课人宋宏宜南宁沛鸿民族中学世界现代史概述(1917.11-现在)一、含义:二、分期:三、基本线索:四、基本矛盾:第一单元概述(1917.11-1945.8)分期及阶段特征:第一阶段:1917.11-1929.10(一战后的世界)总特征:一战后期和战后初期世界革命高涨;资本主义由动荡到相对稳定。第二阶段:1929.10-1939.9(由大危机到二战)主要矛盾是法西斯的侵略与反法西斯斗争,基本特征是走向新的大战。第三阶段:1939.9-1945.8(二战)是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法西斯势力由发动战争到重点防御,直到最后灭亡;反法西斯力量由各自为战到结成同盟相互配合,最终取得了战争胜利。第一课时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知识回顾一、俄国的十月革命1、十月革命的历史条件(1)俄国已具有帝国主义的各种基本特征。(物质基础)(2)俄国当时成为各种矛盾的集合点。(薄弱环节)(3)一战进一步激化了这些矛盾。(催化剂、有利时机)(4)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制度(罗曼诺夫王朝)。(5)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成熟。(十月革命胜利的最根本保证)2、经过:经历了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的过渡(“二月革命掘沙皇,《四月提纲》指方向,七月流血抛幻想,十月革命现曙光。”)3、特点与启示:⑴特点:打破了帝国主义的包围,在经济相对落后的国家单独取得了革命胜利(一国首先取得胜利)它走的是由中心城市武装起义又扩展到全国各地的革命道路,通过暴力完成革命(是由俄国的特殊国情决定的)资级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紧密相连,形成急剧发展的两个不同性质的革命。①理论:②道路:③阶段:④方式:由设想和平夺权到运用暴力革命形式夺取政权。⑵历史启示:俄国革命的特殊性,是由其特殊的国情所决定的,别国不能盲目照搬。如王明的“城市中心论”,将俄国革命的经验神圣化,就给中国革命造成极大损害。向苏俄学习,走十月革命的道路,要求把共性和个性结合起来,即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和本国国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4、历史意义(1)对俄国(2)对世界(3)对人类历史(4)对马列主义5、巩固政权的斗争(1)背景:严峻形势、内忧外患。(2)措施(外交上、军事上、政治上、经济上)①外交:退出帝国主义大战签署《布列斯特和约》②军事:实行征兵制,组建红军,进行三年(1918—1920年)的国内战争③政治:颁布革命措施(政治、经济)④经济: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3)结果:经过三年多的战争,红军把白军全部击溃,并把外国军队赶出俄国,苏俄政权得到了巩固。二、苏俄向社会主义过渡(1921—1928年)(一)经济上:实行新经济政策开始时间:1921年俄共(布)十大的召开1、背景:2、目的:解决国内严重的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吸引、调动一切力量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生产,改善生活,巩固工农联盟,保证社会主义经济最终战胜资本主义经济。㈡政治上:苏联成立(1922年)⑴标志:苏维埃一大召开(1922年)⑵内容:成立宣言、联盟条约⑶成员:俄罗斯联邦、外高加索联邦、乌克兰和白俄罗斯⑷宪法:1924年宪法,联邦制社会主义国家高考体验1、(2011年上海历史)在现代化进程中,各国对土地所有制的处置方式不一,有的允许土地自由买卖,有的废除土地私有制。以下分别对应这两种方式的是()A.圈地运动/明治维新B.明治维新/十月革命C.十月革命/1861年改革D.1861年改革/圈地运动B2、(2011年海南卷)“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特别是要把它纳入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之间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列宁得出上述认识的时间应在A.二月革命时期B.十月革命时期C.战时共产主义时期D.新经济政策时期D3、(2010年新课标全国卷)某博物馆收藏的一份传单写道:“彼得格勒城市及郊区的所有工人、水兵、赤卫队和铁路组织的会议……决定,派我们中间的优秀分子加入‘为饥饿的彼得格勒到农村征粮’的队伍。”这一传单出现的历史背景应是A.政府的战争政策造成粮荒B.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面临困境C.农业集体化运动出现失误D.德国法西斯大举入侵苏联B4、美国人哈默被称为“红色资本家”。他23岁时到苏俄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