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有道,无缝衔接我国的《国防教育法》规定,小学应当将国防教育的内容纳入有关课程,对学生进行国防教育。国防教育应从小学生抓起,但许多小学教育工作者不知道如何将国防教育引进课堂,让学生在课堂上不仅能掌握学科知识,还能学到国防知识。有学者曾专门针对小学生做了调查,百分之二十左右的学生不知道有建军节,大部分学生不知道我国军队建制。而“好男不当兵”这样的话语更是成了许多学生的口头禅,这不得不令我们担忧。现在的小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普遍娇生惯养,缺乏国防意识,除了自身原因外,学校、教师、家长以及社会也都有很大的责任。那么,如何将国防教育与学校教育结合起来呢?以品德与社会学科为例,品德与社会教学属于“文”,而国防教育可归属于“武”,《品德与社会》教材中有许多篇章和国防教育知识有着密切的联系,在课堂教学中可把两者互相结合,进行无缝的衔接。一、缘起———雾里看花导致小学生国防意识严重不足的原因有很多,无论是社会还是家庭,都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学校和家长对于国防知识如何传输给孩子也是“雾里看花”,不甚明白。本文从学校的角度,以教师的身份,分析在学校环境中,影响学生国防意识的因素。1.学生:不识庐山真面目。学生缺乏国防意识,对国防基础知识缺乏了解虽有教师、家长的责任,但主因还是在学生身上。有些学生一门心思都在网络、游戏上,很少有心思关注真正的民族文化、传统文化等,对于军事知识也知之甚少,虽然知道军人很值得学习,但不知道该学什么、怎么学,更谈不上了解国防知识。因此,对国防知识的了解,学生好像是处在“不识庐山真面目”中。2.教师:只缘身在此山中。很多教师掌握了一定的国防知识,也知道应当给学生宣传国防知识,但不知如何对学生进行国防知识的讲授。一是担心会影响专业课的授课进程;二是担心如果直接枯燥地讲,学生提不起兴趣。一种情感的培养是循序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渐进,潜移默化的,爱国主义精神是慢慢培养起来的。现在的小学生没有经历过大的国家危难时刻,他们甚至没有“国家”这个概念,所以,教师就更应该向学生讲授国防知识,考虑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嵌入国防知识。二、策略———精准渗透要在小学课程中渗透国防教育的知识,品德与社会课程无疑是最合适的。小学人教版《品德与社会》教材中有很多的课文可以结合国防教育来教学,只要教师熟悉教材、精心备课,教学时就能做到品德内容和国防教育知识的“文”“武”统一,无缝衔接,精准渗透。1.有的放矢:结合文本渗透国防现状。国防教育与品德教学之间的联系有很多。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有一篇课文是《科技带给我们什么》,教师在讲解这篇课文时,经常会从身边举例,诸如手机、电脑等带给我们的便利。这时,教师如果想有意识地将这篇课文的教学过程渗透国防教育,就可以举有关国防的例子。可以结合新闻里的内容,如我国刚发射了一枚洲际导弹,这也是科技的一部分。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解我国洲际导弹的编号为什么是“东风”,导弹的研制过程中有哪些科学家作出了突出的贡献等。这些例子可能没有学生身边的手机、电脑更具体化、形象化,但教师如果有心去讲述科技在我国国防上的运用,无形之中就提升了学生的国防知识。2.相辅相成:结合历史讲解国防知识。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对我国的近代史和现代史都要有所了解,上课时,才能根据课文的内容,信手拈来自己头脑里储存的历史知识和国防知识,讲解给学生听。国防对于国家的安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如果国家安全出现了危机,也就无法保证个人的安全。中华民族经历了一段屈辱的历史,正好可以作为国家安全重要性讲解的案例,从而使文本内容和国防教育相辅相成。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一文,主要讲的是日本对中华民族的侵略。教师在讲这篇课文时,可以扩展到鸦片战争,即可以从鸦片战争讲起,中国的国门如何被打开,国家安全如何遭遇危机,老百姓在那段时期处于怎样的生活中。通过这篇文章,教师向学生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