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巷深处的练习题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5分)xu„n耀()执zhuŽ()揶揄()()哽咽()2.给下列多音字注音,并分别用形似字和多音字组词。(4分)咽()调()黝()斑()()()拗()班()3.将课文最后一自然段用正楷抄写在下面方格内。(3分)4.“我”对母亲感情的变化可分为哪几个阶段?(3分)5.母亲早已察觉“我”的感情变化,课文中间接说明了这一点,找出相关语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4分)语句:好处:6.“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开始回避同学,“厌恶我的家”。原因是什么?(用课文中的话回答)(3分)7.“然而她立在那儿却是那么挺拔,那么坚定,仿佛在憧憬,又仿佛在等候”,母亲“憧憬”的是,“等候”的是。(4分)8.你对你的双亲(母亲和父亲)是什么样的印象,记忆中的双亲和现实中的双亲的印象有什么变化,请作简要说明,并简述理由。(4分)(一)⑴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渐渐感到了自己的不同一般。同学异样的目光,老师分外的关切,时刻提醒着我:我,是一个瞎子捡来的女儿;我,拥有的是一个特别贫穷的家。⑵我开始沉默,开始回避所有的同学,甚至开始厌恶我的家。我不再与母亲相伴而走,也不再从母亲卖冰棍的那条路经过。那段时间,除了几顿饭之外,我几乎整天泡在教室里只是为了在那个卑微的家里少呆些时间。有人向她问起我,她依旧满面春风:“莉学习忙呢!老师赞她有出息呢!哪会在家耗时间!”除了我,谁也不可能看出她心中深深的落寞。⑶时间飞逝,终于,在中考过后的一个月,我接到了县城重点高中的录取通知书。我终于可以名正言顺地摆脱自己家庭的阴影,住进那隔了一座又一座大山的县城一中了。⑷临行前,我穿上了母亲用从微薄的生活费中硬扣下的钱购置的连衣裙。当我看见穿衣镜中颇具城市少女风采的“我”时,我终于下定了决心,转向母亲,吞吞吐吐却又异常清晰地说:“妈……您……以后别……如果没急事的话……不用去找我……”“为什么?”好长好长时间的沉默,终于,她点了点头,顺手取过她那根不知啥时已从角落里拿出来并已磨得又光又亮的竹棒,叩击着地面向厨房走去。“您……”我上前扶住她,可她轻轻推开我:“我去帮你弄点好吃的,食堂少油。”我有些哽咽,但我什么也没有说。9.释词:(2分)落寞:名正言顺:10.第一段中“我渐渐感到了自己的不同一般”,“不同一般”体现在哪些方面?(3分)11.第二段中“依旧满面春风”与“心中深深的落寞”形成了强烈的对照,这样写说明了什么?(3分)12.第三段中写县城与“我”家隔了一座又一座大山有什么作用?(3分)13.“当我看见穿衣镜中颇具城市少女风采的‘我’时……”一句中“我”加上引号的原因是。(3分)14.摘出第四段中暗示母亲心情的句子。(3分)15.以上的句子体现了母亲的心情。(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