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课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四条措施两个阶段一个概念科学发展观总体小康和全面小康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共同回忆一下吧?三项新要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生活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第十课知识结构1.从根本上治理污染应将污染产业转移到其他落后国家()[2015·重庆高考·6A]2.保障城镇化健康发展,要扩大城市规模和坚持速度优先()[2014·安徽高考·2②④]3.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2013·海南高考·13④]4.实现居民收入倍增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2013·天津高考·1③]5.把增加物质资源消耗作为其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式()[2012·福建高考·28④]×[提示]1.从根本上治理污染应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2.保障城镇化健康发展,不能盲目扩大城市规模和片面追求速度。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4.实现居民收入倍增,有利于改善人民生活,促进全面小康社会的实现。5.经济增长应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依靠科技创新、科学管理和劳动者素质提高转变。××√ד三步走”发展战略党的十三大报告提出:我国经济建设的部署大体分三步走。第一步:从1981年至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从1991年至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我国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第二步目标,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实现由贫困到温饱,再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考点一、全面小康的目标考点一、全面小康的目标易错纠偏易错点一:不能正确理解社会主义社会的阶段性特征提醒(1)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两个阶段。全面小康不是一蹴而就的,总体小康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2)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存在的生产力基础不同,总体小康所依托的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不高,即水平低;总体小康阶段经济建设取得了成果,而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却相对滞后,即不全面;城乡之间、地区之间、部门之间还不协调,即不平衡。考点一、全面小康的目标考点一、全面小康的目标1、总体小康的表现(1)微观上: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2)宏观上:国家的整体经济实力大大增强。2、总体小康的特点从总体上看,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低水平的、、不全面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小康。低水平,就是虽然我国经济总量已经达到一定规模,但人均水平还比较低,属于中下收入国家的水平,刚跨过小康门槛。不全面,就是小康生活的实际内容不全面,目前的小康基本上还处于生存性消费的满足,而发展性消费还没有得到有效满足,社会保障还不健全,环境质量还有待提高,小康生活所覆盖的人群不全面。不平衡衡,是指地区之间、城乡之间,不同收入群体之间发展水平差距大。3、全面小康的目标(1)总体目标:本世纪头二十年,我们要集中力量,建成全面惠及十几亿人口的高水平的小康社会。(2)具体表现: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时,我们这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和发展中社会主义大国,将成为①工业化基本实现、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内市场总体规模位居世界前列的国家,②成为人民富裕程度普遍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③成为人民享有更加充分民主权利、具有更高文明素质和精神追求的国家,④成为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社会更加充满活力而又安定团结的国家,⑤成为对外更加开放、更加具有亲和力、为人类文明作出更大贡献的国家。考点一、全面小康的目标考点一、全面小康的目标总体小康全面小康区别标准低标准的小康,人均GDP只有800多美元(低水平)较高标准的小康,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更加殷实宽裕)中等收入国家的水平全面程度不全面,偏重于物质消费的小康,所覆盖的人群不全面更全面,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