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纲要求三年考情热点考向考点要求2007年2008年2009年光的本性学说的发展简史Ⅰ江苏物理(T3·选择)上海物理(T8·选择)四川理综(T19·选择)天津理综(T14·选择)全国理综Ⅱ(T17·选择)天津理综(T16·选择)北京理综(T13·选择)上海物理(T16·选择)上海物理(T12·选择)北京卷(T21·实验)天津卷(T7·选择)福建卷(T13·选择)就近几年高考试卷看,光的波动内容高考命题频率也较高.对光的波动性进行考查,主要是以干涉和衍射以及电磁波谱知识为要点,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光的干涉现象,双缝干涉、薄膜干涉、双缝干涉的条纹间距与波长的关系Ⅰ光的衍射Ⅰ光的偏振现象Ⅰ红外线、紫外线、X射线、γ射线以及它们的应用、光的电磁本性、电磁波谱Ⅰ激光的特性及其应用Ⅰ实验: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第十五章光的波动性第1课时光的波动性1.牛顿的微粒说:认为光是高速,它能解释光的直射现象和光的反射现象.2.惠更斯的波动说:认为光是某种,以波的形式向周围传播.它能解释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粒子流振动3.麦克斯韦的电磁说麦克斯韦根据电磁波与光在真空中的相同,提出光在本质上是一种电磁波,用实验证明了光的电磁说的正确性.4.爱因斯坦的光子说:认为光的传播是一份一份的,每一份叫一个,其能量与它的频率成正比,即E=.光子说能成功地解释光电效应现象.5.德布罗意的波粒二象性学说:认为光既有性,又有性.个别光子表现为性,大量光子的行为表现为性;频率大的光子性明显,而频率小的光子性明显.传播速度赫兹光子粒子波动粒子波动粒子波动hν1.人类对光的本性的认识经历了曲折的过程.下列关于光的本性的陈述符合科学规律或历史事实的是()A.牛顿的“微粒说”与爱因斯坦的“光子说”本质上是一样的B.光的双缝干涉实验显示了光具有波动性C.麦克斯韦预言了光是一种电磁波D.光具有波粒二象性解析:牛顿的“微粒说”认为光是一种物质微粒,是宏观上的粒子;爱因斯坦的光子说认为光是一份一份的,每一份是一个光子,它是从微观上来说明光子的,故A错;光的干涉和衍射证明光是一种波,那时人们习惯以机械波的模型去认识光波,到19世纪60年代,麦克斯韦预言了光是一种电磁波,到20世纪初期,光电效应现象证明光具有粒子性,由此人们认识到光具有波粒二象性.答案:BCD1.双缝干涉(1)干涉现象两列光波在空间相遇时发生叠加,在某些区域总加强,在另外一些区域总减弱,从而出现的现象叫光的干涉现象.(2)产生干涉的条件两个振动情况总是的波源叫相干波源,只有发出的光互相叠加,才能产生干涉现象,在屏上出现稳定的亮暗相间的条纹.亮暗相间的条纹相同相干波源2.薄膜干涉(1)薄膜干涉的成因由薄膜的反射的两列光波叠加而成.劈形薄膜干涉可产生的条纹.(2)双缝干涉图样特点:单色光干涉图样的中央为,往两边是亮暗相间且间距相等的条纹.白光干涉图样的中央亮纹是白色,中央白光边缘呈彩色.前、后表面平行相间亮条纹1.双缝干涉实验规律(1)双缝S1、S2之间距离为d,双缝到屏间的距离为L,屏上一点P到双缝距离分别为r1和r2,由图可以知双缝S1和S2到屏上P的路程差为δ(光程差).①若光程差δ是波长λ的整数倍,即δ=nλ(n=0,1,2,3,…),P点将出现亮纹,如图15-1-1甲所示.②若光程差δ是半波长的奇数倍,即δ=(n=0,1,2,3…),P点将出现暗条纹,如图15-1-1乙所示.(2)关于公式Δx=λ的讨论①相邻亮纹或暗纹的间距Δx与双缝到屏的距离L成正比,与两狭缝之间的距离d成反比.②条纹间距与缝本身的宽度无关.③条纹间距与光的波长λ成正比.不同颜色的光的波长不同,所以不同色光条纹间距不同.2.薄膜干涉(1)当光照在薄膜上时,从膜的前后表面各反射回一列光波,这两列波即是频率相同的相干光波,由于薄膜的厚度不同,这两列光波的路程差不同.当路程差为光波波长的整数倍时,则为波峰与波峰相遇或波谷与波谷相遇,使光波的振动加强,形成亮条纹;当光波的路程差为半波长的奇数倍时,则波峰与波谷相遇,光波的振动减弱,形成暗条纹.(2)相干光为薄膜前后两个界面的反射光.(3)图样特点:若单色光入射,出现亮暗相间的条纹(薄膜厚度相等的地方对应同一级条纹);若白光入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