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一、教学内容:九年制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五册“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二、教学内容的地位、作用和意义。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是一种常见的图形,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有着广泛应用,学生对它们已有初步的感性认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这课时的学习,使学生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它是一阶段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依据,也为平行四边形的进一步认识和教学这三种图形的内在联系打下基础。三、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测量和动手操作,使学生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并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2)培养空间观念和观察、比较、概括的思维能力以及动手操作的能力。(3)通过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四、教学重点、难点及关键(1)重点:理解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2)难点: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3)关键:从直观入手,特别加强动手操作,让学生手动、脑想、眼看,使学生在多种感官的协调活动中积累对图形特征的感性认识;帮助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共性和各自的特点:它们都有四条边,都是对边相等;而正方形还是四条边相等;长方形、正方形的角都是直角;平行四边形的角不一定是直角,从而发展空间观念。五、教学过程:(一)铺垫:(游戏方式进行)出示稻草人师:谁能充当小博士,告诉老师、同学们这个稻草人是由什么图形构成的?学生回答后,把三角形和圆形拿走。[设计意图:通过有趣的图形,既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为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创设情景,作好铺垫,又发挥了学生的主体能动性。](二)新授指着剩下的两个图形说,今天我们就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出示题目: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设计意图:画龙点睛,直截了当地交代了学习目标,激发学习动机。]1、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1)出示长方形、正方形图片。①请同学们数一数长方形、正方形各有几条边,几个角?指名回答后,教师说明: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是由四条线段围成的图形,都是四边形。②让学生拿出三角板,打开教科书第100页,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书上例1下面的两个图形的每个角。③操作后与同桌交流得出的结果。(2)根据同学的回答板书:边角长方形4条4个直角正方形4条4个直角[设计意图:通过实际的操作、交流,引导学生的思考,从而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3)小结: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是由四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它们都是四边形,它们每个角都是直角。师:以上就是长方形和正方形相同的地方,那么它们又有什么不同呢?(4)折一折:取出剪好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师与生一齐动手对折。(5)量一量、围一围每一条边。(6)说一说、画一画。得出结果后汇报结果并板书:边角长方形4条对边相等4个直角正方形4条四条边都相等4个直角[设计意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学生的思维。提高语言表达能力。](7)根据板书,总结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设计意图:巩固所学的知识。](8)动手操作:P100做一做。①让学生在钉子板上围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边围边讲所围图形的特征。②指名学生出来(拿着已围好的钉子板)说出图形的特征。[设计意图:通过三动(动手、动脑、动口),促使学生多种感观的协调发展,更好地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2、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1)投影出示日常中见到的平行四边形:搂梯扶手、编织图案、篱笆。①问:它们是长方形吗?是正方形吗?这些图形我们经常见到,那么你们想认识这种图形有关的知识吗?②接着课题: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板书: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③又问:它们有几条边?几个角?④学生回答后,教师介绍:这些图形也是由四条线段围成的,也是四边形,我们把这样的四边形,叫作平行四边形。⑤让学生看书。(2)根据书本的问题,从图中找出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四人小组讨论把学生得出的结果板书:边角长方形4条对边相等4个直角正方形4条四条边都相等4个直角平行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