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考体育生短跑项目的力量训练明阳学校陈晓博摘要:短跑项目讲究的是身体的协调用力,身体是一个整体的运动链,力量是通过链条的各个环节向外传递的,链上的任何一点出现问题,都会影响整个链条的运转。因此要整体去发力,要使链上各个环节相互兼容。这就要求高考体育生的力量训练要综合全面。现代短跑项目的力量训练特点就是训练课内容综合化,非常讲究不同训练方法的合理搭配,搭配训练的安排方式不仅可以避免训练的单调乏味,又能针对小肌肉群,对专项水平提高有利。科学合理的力量训练可以对高考体育生的专项技术和成绩起到非常大的促进作用,但盲目的力量训练可能会影响高考体育生技术和运动水平的提高,甚至可能会毁掉很有发展前途的高考体育生。关键词:高考体育生;短跑项目;力量训练前言肌肉力量训练是短跑训练的重要环节,在力量训练中又必须解决好肌肉的平衡协调发展问题。在力量训练中应对短跑所需要的各肌群进行全面系统地训练,任何一方面的薄弱与不足,都将制约肌肉力量整体水平的提高和发挥,也不利于高考体育生在高水平上的继续发展。我们的高考体育生在短跑项目的力量训练中对力量的平衡发展重视不足,造成了高考体育生在诸多方面存在不足。一、高考体育生力量发展的不平衡(一)踝关节伸肌与屈肌力量发展的不平衡在高考体育生的踝关节力量训练上,主要是采用各种提踵形式的练习手段,而专门针对屈肌力量的练习不够。实际上,在短跑蹬地过程中,踝关节的活动幅度虽然不大,但小腿三头肌的收缩幅度却很小,在缓冲时只被拉长了3~4厘米,而在蹬伸阶段其长度几乎不变。因此蹬伸与缓冲阶段踝关节的活动是由小腿三头肌腱的弹性形变与复进进行的。踝关节结构功能的生物力学特点决定了发展踝关节屈肌群的力量具有更重要的意义。踝关节屈肌群力量的提高能够增强其着地缓充时弹性抗阻能力,避免膝关节着地时的过渡缓冲,缩短着地时间,对提高身体重心和蹬摆效果都有帮助。发展踝关节屈肌力量的主要手段有:坐姿脚勾重物屈踝、向下跳台阶、提踵的矮人走等。(二)大腿肌群与屈肌群力量发展的不均衡大腿后群肌肉是高考体育生需要提高的一个薄弱环节,在青少年的短跑训练中对大腿后群肌肉群的训练重视不足。对现代高水平短跑运动员的解剖学和生物力学研究表明,在短跑的加速跑阶段主要是大腿前群伸肌起主要作用,伸髋蹬地获得向前的加速度。随着跑速的提高,脚着地的时间逐渐缩短,膝关节已经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充分伸展,为了保持以获得的高速度,此时腿部的摆动动作变得重要。大腿后群肌肉力量的提高对于摆动阶段快速提拉小腿、大小腿充分折叠以及快速后摆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大腿后群肌肉力量的提高高考体育生途中跑能力有重要作用。专家认为运动员大腿后群的力量应该提高到大腿前群力量的80~100%,为了防止受伤,至少应该把大腿后群肌肉力量提高到大腿前群肌肉力量的75~80%。发展大腿后群力量的主要手段有:仰卧快速收小腿(可加阻力)、仰卧背起、仰卧跪地,各种形式的跳跃练习。(三)左右腿力量发展的不平衡大多数体育高考生都有强腿和弱腿之分。短跑运动员的步长主要取决与身体形态、柔韧性和肌肉力量,左右腿力量的不平衡势必影响运动员的步长,从而影响运动成绩。因此在高考体育生的力量训练中必须有针对性的对弱腿力量进行训练。(四)躯干肌力量发展的不平衡良好的躯干肌肉力量对短跑运动员在高速跑中保持平衡、维持正确的身体姿势、集中用力和放松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高考体育生的力量训练重要重视躯干力量的训练。仰卧起坐、站姿的前后抛实心球、坐姿的左右转体抛实心球都是常采用的练习手段,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在短跑中,下腹部的深层肌肉对大腿的高抬腿有重要作用,而普通采用的仰卧起坐和两头起对中下腹部深层肌肉作用不明显需要改变以下仰卧起坐的姿势。把双脚放在高物上,背部着地,双手抱头、屈膝团身,肩膀离地头触膝。以这种姿势完成仰卧起坐,就能使下腹部的深层肌肉得到很好的锻炼。对于已过青春期的青少年运动员适当增加一些静力性练习,可以有助于他们在高速中保持正确的身体姿势和提高高速跑中的放松能力。常用的静力性练习手段有:身体侧躺,...